通讯:广东梅州民间收藏家向政府捐客属侨批

18.06.2014  10:40

  中新社梅州6月17日电 题:广东梅州民间收藏家向政府捐客属侨批

  作者 杨草原 蔡欣欣

  《梅州侨批世界记忆——魏金华先生收藏侨批档案展》日前在广东省档案馆展出,引起了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广泛关注。

  侨批又称银信,是海外华侨华人给中国国内侨眷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在中国知名侨乡广东,从19世纪初开始,随着海外华侨华人寄回侨乡书信与钱款增多,逐渐形成了这种信款合一的侨批。

  “国际档案日”活动期间,魏金华已向广东省档案馆捐出1108件珍贵侨批,近日又整理出6000多件侨批文物捐给梅州市人民政府。

  近日,中新社记者专程采访这位侨批收藏家。

  有30多年收藏经历的魏金华,从1990年开始对华侨文化史料进行收集和研究,并创建了自己的“侨批档案馆”,目前登记在册的侨批档案有15500多件。“我这里共收集、整理、展示了从清代至20世纪90年代,近150年的客家华侨文化史料。

  2013年6月,中国侨批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成功,广东省有了首个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这些侨批档案包括潮汕侨批、五邑侨批和梅州侨批共计16万件,而由梅州提交的2万件“客属”侨批中,大部分来自魏金华的收藏。

  走进魏金华的侨批档案馆,记者看到墙上、玻璃柜中各种各样华侨文物史料琳琅满目,数量众多的侨批信件被分类展示。“这都是我收集研究后根据时间和信件特征统一划分,每件侨批都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在魏金华分类整理的侨批中,“驼峰航线”和“沙鱼涌”汇路侨批最为珍贵。这两种侨批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由印度和印尼与中国国内亲人往来的见证,在一封经“驼峰航线”从印度过中国昆明航空挂号寄往梅县雁洋的侨批上,记者看到贴有战时检查封条,封条上加盖有带皇冠图案的英联邦八角形检查通过放行戳,以及多个印度检查火漆封印,足见当时海外华侨通信的艰难。

  魏金华告诉记者,这些侨批信件见证着二战时期的艰苦岁月,说明即便是祖国沦陷的战争年代,也未能阻挡海外华侨与亲人的联系,起到了“以物见史”的作用,这也正是他收藏的目的。魏金华同时表示梅州被称作“华侨之乡”,这些客属侨批就是有力的史料支撑。

  目前,侨批已成为华侨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学科研究的珍贵档案。魏金华表示,在逐步的规整中自己仅保留1000件左右有代表性的侨批文物,其余全部捐赠给政府。

  “我希望更多的人通过侨批了解客家文化,关注客家文化,也希望为客家文化的传承出一份力。”魏金华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