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维修600次 珠江广州段沿岸救生设施频遭破
▲ 沙面一中年男子在禁止游泳的地方戏水,身边是一个用于救援的救生圈。
■沙面一救生箱空空如也,里面的救生绳和救生圈不翼而飞。
救生圈常被野泳爱好者随意挪用,维修人员直呼“忙不过来”
每逢暑假,珠江广州段沿岸野泳的人数开始增多,随之而来的意外事故发生的频率也开始变高。为防止意外发生,珠江两岸设置救生设施显得尤为关键。然而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全市500多套救生设施虽然一直在不停地升级改版,但依然频频遭人破坏,而用于救援的救生圈反被野泳爱好者私自挪用。两个多月来,广州市水务部门已维修救生设施超过600多次,维修人员直呼“忙不过来”。
从本周起,广州重启炙烤模式,珠江沿岸救生设施将再面临考验。
■采写/摄影:新快报记者 李辰曦 实习生 许艳玲 通讯员 罗坚
珠江两岸500多个救生箱
两个多月维修600多次
据2013年出台的《珠江两岸救生设施设置方案》显示,需要设置救生设施的区域包括东至琶洲大桥、西至珠江隧道、南至鹤洞大桥的珠江两岸公共岸线,堤岸总长41.58公里。设置要求沿堤岸线在栏杆或岸线位置,平均每100米间距设置1座救生爬梯及1套救生圈和救生绳,遇亲水平台或沿岸下江梯级时救生圈和救生绳加装2套。目前,根据水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珠江两岸一共设有500多套救生设施。
早在这些江边救生设施设置初期,救生圈被盗、设施遭人为破坏等事情便层出不穷。为此,广州的水务部门多次对江边救生设施进行升级,加装救生箱,取消救生锤的设计,并联合公安部门在珠江两岸安装摄像头,对救生设施进行监控。可是,设施遭人为损坏、救生圈被偷的事情至今仍屡禁不止,甚至有人曾因“贪玩”偷窃救生圈而被公安部门拘留。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广州市水务部门每天都会加派人手对珠江沿岸救生设施进行巡查,一旦发现救生设施损坏就会通知维修养护单位按照规定及时修复,还定期将救生设施损坏情况向珠江沿岸派出所报警,并与当地的街道进行联动,共同打击破坏救生设施行为。据统计,自今年5月以来,救生设施出现破损共计600多次,在沙面沿江维修救生设施的工作人员为此直呼“忙不过来”。
海印桥—海珠桥段
24个救生箱仅10个未被损坏
前日上午,新快报记者沿着珠江南岸走访了琶洲大桥至广州塔之间6公里的沿江路段,一路走来,沿岸设置的救生箱,箱体较为完好,并没有被损坏的情况。且全路段每间隔100米就设置了一个救生箱,基本符合了救生设施的设置要求。到广州塔附近的滨江东路,救生箱设置的间隔缩短为约50米。
然而沿着海印大桥过江来到北岸老城区,救生箱破损的情况开始出现,在海珠桥至海印大桥之间两公里的沿江路段上总共设置了24个救生箱,其中仅有10个救生箱完好无缺。大沙头码头至沙面将近5公里的沿江路段,有将近一半的救生箱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据了解,为方便救援,这些救生箱虽然上锁,但其木质门板非常薄,成年人可以轻易踹开箱门取出里面的救生圈和救生绳。位于海珠桥至海印大桥之间14个已损坏的救生箱,箱门均可以轻易打开,且多呈不规则状向内凹陷或倾斜,有明显被人用力踹过的痕迹。然而新快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今年该路段,并未出现有人落水需要使用救生箱的事件。
新快报记者留意到,这些缺少门板保护的橙色救生圈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早已变色,救生绳也打了死结拧成一团,能否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引人质疑。越秀区沿江西路爱群大厦对出的沿江路段,一些年轻男子拿着三四米长的捞鱼杆,跨过花岗岩围栏在江边捞鱼。这一大胆而又危险的举动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围观。当捞鱼者捞出大鱼时,周围有人拍手喝彩,有人却提出了担忧。市民张女士称,附近救生箱内的救援设施要么被人偷走,要么遭到破坏,这些捞鱼的人跨过围栏的保护,万一失足落水,而周围的救生设施又无法使用,后果将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