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气象年鉴2016

20.02.2017  21:08
  

  【概况】2月15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和中国气象局办公室联合印发《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气象局联席会议纪要》(粤办函〔2015〕101号),进一步部署和落实气象现代化和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完善了由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专业观测站、海上浮标站等组成的气象监测网络,气象监测精细至乡镇,对台风的实况监测范围由原来离岸50公里延伸到离岸100公里。《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自3月1日起正式实施。省气象局权责清单获中国气象局审核同意并向社会公布。取消7项气象审批事项,清理规范4项气象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气象行政审批清单纳入政府行政审批目录并向社会公布,气象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广东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成立。省政府与澳门政府签署了《气象科技合作协议》,合作提升天气预报预警技术。至2015年底,全省气象现代化综合指数为87.5分,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完成了《广东省全面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第一阶段(2014-2015年)全部28项任务,基本建立起与广东省气象现代化相适应的气象管理体制。2015年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为近30年最少。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总体满意度已连续七年位居我省40个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前4位。 

  【全年气候特点及灾害情况】2015年我省总体气候特征是台风强气温高旱涝并存,属于偏差气候年景。10月登陆广东的最强台风“彩虹”重创粤西,5月、12月降水破历史同期最多纪录,粤北、珠江三角洲和粤东5月出现洪涝灾害,全省年平均气温为历史次高,雷州半岛出现罕见的春夏连旱。 

  气温 全省平均气温22.6℃,较常年偏高0.7℃,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次高。北部地区19.7℃~22.0℃,中南部地区22.0℃~25.1℃。年极端最高气温介于35.9℃(信宜)~38.9℃(遂溪)之间。全省全年平均高温日数24.9天(日最高气温≥35℃),较常年偏多7.4天。6月~9月全省共出现8次大范围的持续高温过程。年极端最低气温介于零下0.1℃(仁化)~9.5℃(徐闻)之间。 

  降水 全省平均降水量1845.6毫米,较常年偏多3.1%,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北多南少。年降水量龙门最多,雷州最少。5月5日开汛,较常年平均偏晚29天,为近37年来最晚。入汛后旱涝急转,汛期共出现14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全省共出现暴雨站日数比常年偏多8.1%。“龙舟水”分布不均,前重后轻。5月暴雨多,7月局部暴雨成灾,12月出现罕见冬季暴雨。粤北、珠江三角洲和粤东在5月出现洪涝灾害。2月~7月上旬,雷州半岛降水持续偏少,较常年同期偏少近8成,为历史同期最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4℃以上,高温日数也打破历史同期最多纪录。持续的温高雨少天气导致雷州半岛出现历史罕见的春夏连旱,干旱持续时间和强度为近60年来所罕见。 

  日照 全省平均日照时数1735.4小时,接近常年。 

  台风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7个台风生成,生成个数较常年偏多1.5个。年内有3个台风(强热带风暴“鲸鱼”、台风“莲花”和强台风“彩虹”)和1个热带低压登陆或严重影响广东,较常年偏少1.3个,其中强台风“彩虹”是有气象记录以来10月登陆广东的最强台风。“彩虹”于10月4日14时10分在湛江市坡头区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50米/秒(15级),中心最低气压940百帕,具有“强度异常强、近海发展快、风雨影响大”的特点。受其影响,全省有71个县(市、区)出现了暴雨以上降水。 

  龙卷风 4月19日~21日,我省出现2015年首场大范围降水及强对流天气过程,汕头澄海县近海出现了水龙卷。10月4日,受台风“彩虹”外围螺旋云带影响,珠江三角洲和汕尾出现强降水并伴随大风、龙卷。4日15~16时佛山市多地遭遇龙卷风,其中顺德的勒流镇、乐从镇、伦教、杏坛镇等地出现了龙卷风。4日17时番禺区南村镇、石碁镇片区出现龙卷风。4日10时左右,海丰县小漠镇附近海域出现龙卷风。龙卷风导致广州海珠、番禺大面积停水停电。 

  灰霾 全省平均灰霾日数35天,为1994年以来最少,相比2014年(40天)减少5天。从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和粤北各片区平均情况看,珠江三角洲灰霾日数最多(48.4天),粤北最少(23.6)。 

  雷电 全省共发生云对地闪电377万次。雷电活动主要集中在3月~9月。雷电活动频繁时段主要分布在13时~19时。地闪密度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全省雷击事故共发生513宗,其中雷击引发火灾爆炸事故3宗,人身伤亡事故12宗,死亡16人,伤14人。 

  【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建设】认真落实《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建立了以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停工停课机制,完善了部门间高效联动主动应对气象灾害的响应机制,实现应急预案100%对接,公布了1600家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成立了省市县(区)三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95个,初步建成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成1139个气象服务站,实现镇镇有气象服务站,已有3822个电子显示屏和5852个预警大喇叭,气象信息员达3万余人。依法履行公共安全气象保障职责,“气象灾害易引发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纳入省安委会生产安全事故预警情形。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预警信号停课停工联动机制、气象灾害应急演练与隐患排查以及防雷安全监管等纳入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安全生产专项考核。全年全省气象部门启动(变更)各类气象灾害应急响应448次,向公众发送各类气象服务短信近14亿人次,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8236站次,为各级政府和公众主动防御、有效抗灾争取更多时间。 

  【气象科技创新】加强省部共建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建设,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RAPES数值预报技术,建立了台风、暴雨、环境气象等多个模式,有力提高了天气预报水平。我省对强台风“彩虹”的24小时路径预报偏差为58公里(北京、日本和美国分别为60、67和68公里);48小时路径预报偏差为106公里(北京、日本和美国分别为122、143和122公里),达国际先进水平,为我省成功防御强台风“彩虹”等重大灾害性天气发挥了重要作用。研发了数值空气质量模式的动态统计释用技术,实现了省区域内逐时滚动预报未来24小时空气质量。9月28日起,全省气象和环保部门在联合发布珠三角空气质量预报基础上正式开展全省空气质量预报工作。与住建、水务部门联合开展广州、佛山、珠海等9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 

  【全力做好“彩虹”防御气象服务】10月3日~6日,强台风“彩虹”给粤西沿海市县、珠江三角洲以及南海北部海面带来了严重的风雨影响。广东省气象局早在9月27日就明确预报了热带气旋将给广东带来严重影响,10月1日14时发布热带低压预报,并预测其将加强为台风级,3日14时将“彩虹”预测强度上调为强台风级。南海台风模式(GRAPES)提前60小时准确预报了台风登陆地点和时间,24小时路径误差仅为30.61公里。华南中尺度模式和华南精细模式均提前3天起稳定地把握了台风登陆后的降水落区和量级。广东省气象局于10月2日15时30分启动气象灾害(台风)Ⅲ级应急响应,3日22时升级为气象灾害(台风)Ⅱ级应急响应,3日23时45分升级为台风I级应急响应;4日21时,“彩虹”带来的风力明显减弱,但考虑到粤西和珠江三角洲仍有强降水,我局将气象灾害(台风)I级应急响应变更为气象灾害(暴雨)Ⅲ级应急响应,7日09时结束气象灾害(暴雨)Ⅲ级应急响应。全省气象部门共发布台风预警信号155站次、暴雨预警信号199站次、雷雨大风预警信号12站次。全省气象部门共报送决策服务材料约450份,向各级防灾责任人和基层信息员发送决策短信341.9万人次。全省气象部门利用各种手段努力实现预警信息广覆盖,其中通过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发布短信7490.8万条,10月2日向湛江、茂名、阳江、江门4市全网发送防台提醒短信1896万人次,提醒严重受影响区域公众做好防御工作,特别是注意沿海和海岛旅游安全。10月3日6时~4日22时,通过广东电视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每小时一次发布有关“彩虹”的动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