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氯化钠液可致酸中毒?生理盐水不是想用就能用
原标题: 0.9% 氯化钠液可致酸中毒?生理盐水不是想用就能用
对于注射用药物而言,各种各样的溶媒就是它们的生命之水。
那么生命之水,如何应用呢?
药物常用溶媒有:5% 或 10% 葡萄糖注射液,0.9% 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液,果糖等。
如果药物溶媒选择不当往往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药效等等。那么面对这么多种「生命之水」,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0.9% 氯化钠注射液
提到溶媒,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糖盐」。
其中所谓的「盐」指的是生理盐水也就是 0.9% 氯化钠注射液,临床上可用于各种原因的失水、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等。
其 pH 为 4.5-7.0,为中性溶液,是许多药物溶媒的首选。
1 补液
在临床上,生理盐水用途极为广泛,因为生理二字,似乎百无禁忌。但其实不然,是否选用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
生理盐水属于晶体液,可以很快恢复细胞和组织的缺水问题。常常作为休克时的首选扩容液体。
但是你知道吗?生理盐水在休克扩容时也是「限用级」,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因生理盐水大量输注可引起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0.9% 的生理盐水钠离子与氯离子之比偏低系高氯性溶液,其中的氯离子浓度比血浆中高 50 mmol/L。
在休克状态下使用可加重代谢性酸中毒。加重肾的负担,增加肺水肿可能,因此生理盐水在休克扩容时属于「限用级」。
而对于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理论上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但并非绝对禁忌。
但正所谓所有不考虑滴速的补液都是「耍流氓」。
对于慢性心衰尤其是顽固性心衰的患者,往往会伴有血容量不足,可缓慢给生理盐水进行补液,并酌情利尿,根据出入量和临床症状指导滴速。
而对于低钠血症或者心肾功能尚可的高血糖患者,生理盐水往往作为首选溶液。
2 药物溶媒
除此之外,药物的稳定性也是我们需要参考的重要指标。
你知道有一批药都只能用盐点吗?(点击查看那些只能用盐点的药物)
最著名的只能用盐配的药物,莫过于经典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了。
因其含有 β-内酰胺环,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下易分解,因此只能选用呈中性的生理盐水作为溶媒。
还有比如呋塞米、碳酸氢钠、普鲁卡因、依达拉奉、埃索美拉唑等因药物稳定性的问题,都应选择 0.9% 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
好了说了这么多关于生理盐水的,一起来看看它的「孪生兄弟」——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吧!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复方氯化钠液即林格液,其成分除了含有氯化钠以外,还有氯化钾和氯化钙,各组分浓度,Na+ 为 145 mmol/L,K+ 为 4 mmol/L,Ca+ 为 3 mmol/L,Cl- 为 156 mmol/L。
pH 为 4.5-7.5,其配比比生理盐水更加「生理」,即更接近组织间隙液,可调节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是在林格液的基础上再加入乳酸钠。
1 补液
0.9% 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其氯浓度明显高于血浆,单独大量使用可致高氯血症。
而乳酸钠林格液的含量为每 100 ml 中含有乳酸钠 0.31 g,此外还有氯化钠 0.6 g、氯化钾 0.3 g、氯化钙 0.02 g。
之所以将复方氯化钠液与乳酸钠「组合」,是因为这样可平衡氯浓度,使其更接近人体的组织间隙液:乳酸林格液>林格液>生理盐水。
而乳酸钠的碱性属性也使其可用于代谢性酸中毒,或有代谢性酸中毒的脱水病例。
还可用来治疗外伤、手术、烧伤等造成的失血,和对肾衰竭病人也有部分利尿作用。这两种情况下产生的酸中毒被乳酸在肝脏中的代谢产物平衡。
而对于补钾的患者能否应用林格液,目前说法尚不统一,有人认为其中的钾为痕量,不影响补钾。
但说明书中还是给出了低血钾患者慎用的标示。在临床中需要大家随机应变了。
2 药物溶媒
在与药物配伍时,注意药物因 pH 及离子强度变化而产生配伍禁忌。
如磺胺嘧啶钠其 pH 为 9.5-11,碱性强,与乳酸钠林格液配伍时产生配伍禁忌,使乳酸钠林格液失效。
像这样的药物还有大环内酯类、生物碱类、磺胺类。因其含有钙离子,与含有枸橼酸钠的血液混合时会产生沉淀。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在服用双胍类药物时要慎用乳酸钠林格液,因其阻碍肝脏对乳酸的利用,易引起乳酸中毒。
7.5% 氯化钠注射液
而氯化钠液除了 0.9% 浓度的之外,还有 7.5% 这样的高渗浓度。但在临床上应用较少,仅适用于部分颅脑损伤合并低血压患者。
其具有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能提高氧分压,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使颅内压降低,提高动脉血流和脑灌注。
但其副作用较大,应用时机及尺度必须严格把握,且钠离子浓度变化太大容易发生神经脱髓鞘的危险,需要注意。
葡萄糖注射液
说完盐了就来说说糖,主要有 5% 和 10% 葡萄糖注射液,可补充热能和体液,也可治疗低血糖、高钾血症等,其 pH 为 3.2-6.5,偏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