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五年再造一座现代化新城

23.05.2016  08:35

    “5年前我刚到这里时,这个地方还是波涛翻滚的海面。虽说自己经历了整个发展变化过程,但回想起来内心还是挺震撼的。几年时间白茫茫的大海就变成了大片土地和道路,作为一名建设者确实很有成就感!”站在汕头东海岸新城已可行车的堤顶路,中交三航局新津片区项目部副经理陈东伟感慨万千。

    初夏的早晨,朝阳初升,海风习习。东海岸新城广袤的土地上散发出勃勃生机,滨海大道和堤顶路正沿着新形成的海岸线往东不断延伸,沿途三座跨海大桥已建成两座。或许再过一年,你便可驾车驰骋在宽敞的滨海大道上,最多20分钟即直达莱芜岛的南澳大桥上桥处,还能登上堤顶路一览“白浪卷细沙,海阔任鸟翔”的绝色美景。

    千人大会战促成“沧海变桑田

    建设东海岸新城是市委、市政府从推动城市扩容提质和区域集聚发展的高度作出的战略决策,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作为汕头市引进的战略合作伙伴,2011年5月,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与汕头市政府正式签订投资建设合同,双方携手共建东海岸新城项目。在国务院批准汕头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后,这里又成为华侨试验区的核心区。

    就在项目签约一个多月后,28岁的福建人陈东伟作为第一批建设者进入了东海岸新城施工现场。他回忆说:“刚开始围海造地时困难挺多,这里的海况比较恶劣,在海面吹填施工,每年的有效作业天数只有120多天,碰到台风来临就得赶紧把绞吸船弄进港口避风。为抢抓进度,中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高峰期,仅新津片区就有千余名工人和管理人员,中交在广东的全部9条大型绞吸船有7条集中在这里,那场面真够壮观的。”2012年9月,新津片区在东海岸新城项目三个片区中率先实现合龙,次年拉开了土地出让的序幕。

    去年下半年刚从北京调到汕头工作的中交(汕头)东海岸新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陈瑞晗对此也颇有同感:“我刚来时还感觉这里像个大工地,这几个月新城的面貌确实变化很大,市政道路和部分绿化景观带已初具雏形。

    现代服务业将“扎堆”新津片区

    驱车沿着堤顶路和滨海大道交替行进,通过已建成全线贯通的新津河大桥和外砂河大桥,我们来到了位于东海岸新城最东端的塔岗围片区,又一幕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呈现在眼前,这里是近日正式动工的莱芜大桥(南干渠大桥)建设工地。这座全长597.2米、概算总投资约2.86亿元的大桥是东海岸新城三座跨海特大桥中的最后一座,全线贯通后将与另外两座大桥将新城三个独立片区连成整体。

    目前,东海岸新城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0亿元,20平方公里吹填陆域面积、25公里防洪潮海堤以及新津、新溪、塔岗围三个片区的内河涌和7座泵闸站均已全面完成,水利工程主体施工也已完成并进入收尾、分批验收和组织移交阶段。在市政工程方面,新津片区8条市政道路全部动工建设,同步实施水、电、气配套;全长16公里、双向8车道设计的滨海大道正在加紧建设中,力争今年底实现单幅贯通,打通海湾大桥与南澳大桥之间的快速通道,形成汕头东部滨海靓丽的景观交通带。

    “今年中交公司将在道路拓宽、城市景观绿化建设、公共设施配套等方面下足功夫,打造新津片区的核心城区,逐渐提升区域价值。”陈瑞晗介绍说,在对新津片区主要道路进行拓宽的同时,将投入7000万元打造该片区14公里长的绿化景观带。作为汕头未来发展的新高地和粤东地区未来的宜居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和服务中心,新津片区将坚持高起点规划,采取“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整合方式,主动导入相匹配的产业,除了房地产外,金融、酒店、商业综合体等一大批现代服务业项目也将落户这里。目前,国际性示范高中和国际学校、九年一贯制市华侨试验学校、国际眼科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已在快速推进中。

    5年,弹指一挥间,在汕头东部海岸演绎了一段精彩的“沧海变桑田”传奇。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土地也吸引了足够的目光,新津片区现已成功出让7宗用地,总面积1285亩,销售收入67亿元,引入中海、龙光、华润、中交厦门、国瑞等品牌房企进驻。今年该片区计划再出让土地800亩,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二级开发投资,预计到年底整个新城项目累计投资额将达到150亿元。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