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起步平稳 冀“深港通”比翼齐飞
新华网上海1月8日电(记者潘清)举世瞩目的沪港通开闸尚不足3个月,内地资本市场跨境双向投资开放又迎来新进展。深港证券交易所正着手开展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研究,“深港通”已呼之欲出。
有关“深港通”的消息鼓舞深证成指5日录得4.59%的较大涨幅。此后,深交所方面证实,正与港交所开展深港通研究,方案成熟后将按程序报请两地监管部门审批。
各方对于“深港通”的厚望,与率先起步的沪港通密切相关。作为内地资本市场跨境双向投资开放的“破冰之举”,沪港通于2014年11月17日正式开闸。但在此之前,其对标的群体的估值提升作用早已显现。
以沪股通标的上证180指数为例,自2014年4月10日沪港通试点消息传出至今年1月7日,其累计涨幅高达68.2%,超越同期上证综指约8个百分点,更大幅跑赢香港恒生指数。
沪港通的高调亮相,改变了多年来A股相对于H股大幅折价的状况。1月6日收盘,恒生AH股溢价指数收报131.83点,较2014年7月24日创下的88.72点历史低点大幅上涨48.6%。截至同日,AH两地上市股票中有82只A股较H股溢价,其中逾三分之一溢价100%以上,仅有4只A股仍处于折价状态,
“沪港通对于内地股市的作用并不局限于估值,投资理念的演变才是其最积极的影响。”凯石益正投资公司首席策略师仇彦英说。
去年11月下旬以来,长期低迷的内地股市迎来一波快速攀升行情,单日成交总量则一度创下逾1.2万亿元的历史纪录。
在这一波突如其来的行情中,低估值蓝筹股成为绝对主力。仇彦英表示,从沪港通两个方向的资金流入来看,香港投资者对A股的兴趣显然高于内地投资者之于港股。而沪股通以大盘蓝筹股为主要投资目标的设计,以及海外投资者稳健的投资风格,一定程度上悄然改变着内地股市多年来形成的“炒小、炒差、炒题材”的投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沪港两地市场投资者彼此都需要熟悉的过程,沪港通开通至今显现“慢热”特征。截至1月6日,沪股通余额为2224.94亿元,港股通余额则达到2371亿元。这也使得一些市场人士对“深港通”抱谨慎态度。
仇彦英表示,“深港通”要获得沪港通相似的效果并不容易。他分析说,沪港股市市场结构类似,均以央企和大市值企业为主。而深市以中小板和创业板为主,因而深港市场结构更多体现为“互补”。
此外,与沪港通启动初期沪市A股整体低估不同,目前深市A股估值明显高于港股。“这或令国际投资者对深市A股兴趣 打折扣 。”仇彦英说。
光大证券首席分析师滕印也认为,从估值角度看,深市中小板、创业板与港股存在较大差异,“深港通”的实施或将加速深市高估值品种的价值回归。
但他同时表示,无论是已经实施的沪港通,还是在热议研究中的“深港通”,对于内地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前者的平稳起步,可为后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资金内外流动的大门已经开启,随着资金规模、交易标的的扩大和交易机制的完善,内地证券市场估值有望逐步实现国际化。”滕印说,交易品种的差异化和估值的反差,恰恰会成为双边市场对彼此资金的吸引力所在。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表示,香港作为一个开放、成熟的国际市场,不仅有发达的现货市场及金融衍生品市场,而且还有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及大批国际投资者。
“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一体化发展,既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又能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选择。”董登新说。
事实上,除了为沪深及香港股市引入增量资金和更多元的投资风格,沪港通和预期中的“深港通”还被赋予了更重要的历史责任。
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推动下,香港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已经突破万亿量级,成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相对于庞大的规模而言,离岸人民币的回流渠道显得十分狭窄。
在此间业界人士看来,与此前RQFII等回流机制相比,内地和香港股市互联互通不仅成本更低、资金使用更灵活,其受众范围也更广。未来,基于不同投资风格的沪港通与“深港通”有望比翼齐飞,通过跨境双向投资促进境内和离岸人民币资金更顺畅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