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谈防污治污:打掉涉事企业“拒不执行”底气
●要想从源头上防污治污,必须严格执法,违法必究,加强问责,打掉涉事大企业“拒不执行”的底气,使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
近日,环保部公布去年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情况,督察的93起案件中,70起涉及的环境问题已基本处理处罚到位,执行到位并基本整改到位,19起案件尚未完成整改。剩下的4起案件未开展有效整改,其中3起要么拒不执行省环保厅责令停止生产的要求,要么拒不执行市环保局责令限期整改的要求。
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是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环境行政处罚、行政命令等具体行政行为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政管理措施。环保部的后督察,把这3起拒不执行地方环保部门整改要求的案件推进了全国公众的视野。
相对于已经和正在整改的89起案件,3起未开展有效整改的案件从数量上来说确实不算多。但是,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这3个“拒不执行”的案例非常刺眼;在“向污染宣战”的进程中,它们成了消减战斗者锐气的顽固堡垒。
涉事的3家企业有什么底气,敢于“拒不执行”?
3家企业,有历史悠久的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哈尔滨亚麻纺织有限公司,有广西百色融达铜业有限责任公司。要么是老牌子大型国企,要么是有名的中外合资企业,要么是当地的重点工业企业,总之是体量大、贡献大。
在企业看来,拒不执行环保部门的整改要求,大不了被罚款,那点罚款与环保整改的投入相比是九牛一毛。在省、市环保部门看来,监管手段不多,经济处罚额度不大,环保执法根本打不到这些涉事大企业的痛处。
面对“拒不执行”,省、市环保部门似乎无可奈何,环保部的“杀手锏”是挂牌督办,包括责令企业依法履行地方环保部门处理处罚决定,逾期拒不执行的,由地方环保部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挂牌督办期间,各级环保部门暂停审批以上企业除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以外的项目,同时将以上企业的环境违法问题抄送国资委、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部门,并移送监察部,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在环保部的权限之内,挂牌督办、项目限批可以说是最厉害的招数。根据以往经验,如果挂牌督办的一系列措施能被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这些肇事的“大老虎”得到应有的惩罚,并且按要求整改,对其他企业的惩戒作用是很大的。关键是各职能部门能否相互配合,敢不敢亮出治污之剑,问责敢不敢动真格。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案件再怎么处理,也没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圈子。要想从源头上防污治污,必须打掉这些涉事大企业“拒不执行”的底气,使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
对此,中央的思路非常清晰,中央高层领导的态度非常明确。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在环境保护的问题上,就是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资源环境是公共产品,对其造成损害和破坏必须追究责任。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导致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必须追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党和国家的意志如何落到实处?我们有必要认真检点实际工作中的不足,把不断建立新制度、制订新法律,与用好用足现行制度和法律结合起来。我国已经实施了30多部与环保有关的法律法规,不能说无法可依。依照现有法律,严格执法,违法必究,问责完全可以问到根上。武卫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