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假消费真买房”须精准发力
据报道,近期江苏、北京、深圳三地银监局和人民银行分行先后发文,提示辖内银行个人其他消费贷款大幅增长,存在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并要求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管理。
不少网民表示,消费贷款用途错配现象严重,既有个别银行利益驱动原因,也暴露了监管短板。对于“假消费真买房”的现象,必须快速出手,加强监管,并对违规银行给予严厉处罚,做到防微杜渐。
消费贷款用途错配
据报道,近年来,商业银行消费贷款用途错配现象严重,大量资金披上个人消费贷款的外衣,暗地里违规“输血”楼市,银行业风险隐患激增。有业内人士称之为“假消费真买房”。
网民“M莫开伟”称,应该说,当前银行收缩和严控个人消费贷,是在控制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的大环境下,不得已实施的一种政策;也是对近年银行个人消费贷大幅增长采取“急刹车”;同时,更是对监管部门从严监管个人消费贷而采取的必要手段。必须指出的是,无论出于哪一种原因,银行机构严控个人消费贷的信贷行为,都是值得肯定的。
网民“明明”称,用短期限、高利率的消费贷投机房地产是非常危险的投资行为,此时出台相关政策进行限制是必要的,也将对过热的消费贷市场起到控制作用。
有网民表示,从更深层面来看,各方利益的驱动、银行贷款业务的激进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是祸端。近年来银行业绩压力较大,一些商业银行为了争夺客户,在信贷业务上过于激进,忽视了风险。
监管力度需加码
网民“不可以征服”表示,消费贷转房贷是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的“无间道”。监管力度需加码。
网民“明明”称,消费贷流向房地产市场的原因比较复杂,监管上确实存在难度,银行消费贷款的监管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配合整个房地产市场整体的调控政策,包括租售同权、增加土地供给等“组合拳”,真正打消房地产投机的过热需求。
网民“谭浩俊”建议,越是调控的关键时刻,越要加大监管力度、强化监管的精准度。对“首付贷”重现、“消费贷”变身的问题,必须快速出手,加强监管,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检查,并对违规银行给予严厉处罚,做到防微杜渐。(记者 赵东东 整理)
编辑: 喻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