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工业竞争力出现下滑 力保工业强国“不褪色”
据世界银行统计,2003年,法国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1%,2013年降至19.8%,远低于欧盟的24.3%和德国的30.7%。近年来,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法国工业竞争力出现下滑。究其原因,年轻人对工业就业岗位不感兴趣,加之法国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强,工业劳动力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
与美国、德国等国一样,为促进工业复兴,法国政府选取了34个工业项目作为支点,总体的思路,一个是立足传统工业基础优势深耕细作,二是瞄准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的顶尖技术,其中包括航天技术、节能汽车、高速列车、机器人、大数据以及先进食品加工业等。
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工业领域
为了燃起年轻人对工业就业的兴趣,日前,法国教育部、劳工部、经济部等部门牵头举办了第五届法国工业周,在全国范围内共进行了2600多场活动,以企业开放日、行业论坛、圆桌会议、教学作坊等形式向年轻人推介工业领域的各种行业。
“我对计算机软件比较感兴趣,趁着开放日的机会,特地来咨询一下如何通过培训获得职业资格。”在巴黎西南部的阿弗普工业技术培训中心,即将高中毕业的贝内告诉记者。
这家培训中心的公共关系负责人弗朗索瓦·拉科斯特向本报记者介绍说,近年来,在法国愿意投身工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特别是机械与电子领域常常面临劳动力紧缺的境况。也许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从现在到2020年,法国工业领域每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达到8万至10万个。以开放日的形式向学生和求职的成年人提供专业培训咨询,能够缓解工业就业少有人问津的状况。
在工业周举办期间,法国民众可以通过与工业领域人员的交流,实地观摩现代企业和工厂的结构与运作,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有所认识。
工业岗位新老交替青黄不接
这已经是法国连续第五年举办工业周。在老龄化的背景下,面对大批即将退休的熟练劳动力,法国工业众多行业将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以2014年为例,工业的高级技师缺口近3.5万人,但招聘半数都异常困难。
大规模的人口退休给工业劳动力的代际交替带来了巨大压力。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的估计显示,2015年至2020年,法国本土25岁以下的年轻人所占比重只有11%,而50岁至64岁人口约占25%。仅在法兰西岛,从2006年至今,有22万从事工业领域职业的人退休,约占本地区行业人数的2/5。
目前,法国的处境是:一方面,工业每年提供8万到10万个新岗位,需求量大;另一方面,失业率却居高不下,2014年底法国的失业率达到10%,再创新高。在就业市场不景气的情形之下,工业领域敞开大门,而年轻人却不愿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根据法国民意调研所的一项调查统计,在18岁至25岁年轻人中,85%的人认为投身工业意味着“在流水线上工作”,81%的人认为“任务繁重”,55%的人认为工作环境“肮脏”。此外,工业领域就业往往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或特定技师证书,容易让求职者产生畏难情绪,将这些工作机会拒之千里。
法国工业和金属行业协会就业培训主任若埃尔·门德斯表达了这样的忧虑:“工业领域每年招收的新人中,三到四成都是面向有文凭的年轻人,但因为缺少符合条件的应聘者,很大一部分招聘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这在一些岗位上尤其明显。”
“其实工业领域可以从事的职业很多,很多科技大公司也都会跟培训机构合作,增强技能培训与工作的对口性。通常完成培训的学徒中90%都可以在半年内在工业领域中找到一席之地,就业几率是很高的。”阿弗普工业技术培训中心的生产组织负责人威利·穆拉尔向记者介绍道。
鼓励新技术领域的“法国制造”
面对10年流失75万工业岗位的现实,法国总统奥朗德2013年以打造“新工业法国”之名,推动国家工业复兴计划,希望在未来10年创造47.5万个就业岗位。如今该计划正在推行过程中。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法国工业可谓“元气大伤”,生产企业一度出现倒闭潮,工业和企业竞争力均大幅下滑,首当其冲的是汽车制造、医药、化工和冶金等行业。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和德国、美国“再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法国工业实力渐渐落后于其他工业大国。
自去年法国经济部长马克隆提出备受瞩目的《促进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法案》之后,马克隆也借着工业周的春风,在开幕式上鼓励新技术领域的“法国制造”,以推动法国工业数字化转型,并称要在今年夏天启动改革,进一步释放法国经济的活力,加速经济复苏,提出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产业及私人投资的第二个《马克隆法案》。
法国经济形势观察所创新问题专家让—吕克·加法尔指出,虽然很难准确预测哪个领域在将来会有爆发式的发展,但法国政府邀请了很多工业企业的专家参与调研,充分吸纳了专业意见。不过“我们也应认识到,法国工业领域呈现出的困难局面与欧洲紧缩政策下的需求下降有关,购买力低下致使工业生产需求不足”。
2015年1月数据显示,在欧元贬值和油价下跌的背景下,法国工业发展面临的有利因素多于障碍,法国工业制造业有望在2015年实现0.6%的增长,结束此前3年持续下降趋势。民用船舶制造业、航空业、电子组件制造业、精密机械行业、金属加工业等领域将带动行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