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牛、打春堂、泼春泥 连山壮族村寨恢复春耕节
南方网讯 壮族阿爹头戴斗笠身穿蓑衣使牛犁田,健壮的壮族小伙子舞起了春牛舞喜迎春耕,能歌善舞的壮族汉子用扁担敲响长凳打起了春堂,美丽的壮族姑娘泼起了春泥要懒惰的男子下地春耕-----农历三月三是广东连山壮瑶自治县金子山下壮族村寨有着几百年历史、中断了70多年的春耕节。4月9日是农历三月三,金子山景区启动了首届映山红节,并借此节日与壮族村寨联手恢复了春耕节。
金子山下的壮瑶村寨,田野泛绿,菜籽花开,杨柳依依,一片田野好春光。连片的梯田里,2名壮族阿爹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赶着大水牛,耕地翻地。田地里,多名壮族汉子有的手捧一碗汤糍,向田野祝愿“开耕顺利,全年丰收”。有的手拿竹竿,将糍粑拿到地里粘在竹竿,引鸟来吃。按照传统习俗,用糍粑喂鸟的意愿就是祈盼鸟儿在春播时不要再吃地里的种子。祈祷仪式结束后,壮族汉子与到现场观赏的游客同时下地播种花生、大豆、玉米等农作物。
春耕节正式开始了,6名壮族汉子舞着春牛出场了,表演传统的壮族迎春牛。“迎春牛”是流传于金子山壮族一带的古俗。始于元明之际。在传统的春牛舞鼓乐中,壮族汉子向现场游客表演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春牛舞。壮族汉子将春牛舞表演出众多类似真牛犁田的动作,只见壮族阿爹手扶木犁犁田动作、在犁田时,发现田里有很多泥鳅,便表演摸泥鳅;发现“春牛”口渴身热,又表演泼水为“春牛”擦身降温,“春牛”一般以摇头摆尾作欣喜之回应。
大家一边舞春牛,一边唱歌,旁边的阿妈唱到:“手拿金花金黄黄,犁田大伯不在行,丁丁园园犁紧转,样般中间不开行。”犁田阿爹随即接过话头,逗趣作答:“锣鼓打来闹洋洋,老妹讲得也在行。是你不知我心意,留出中间做鱼塘。”现场气氛更加热烈。犁田阿爹更加兴奋,唱起了:“打起锣鼓响悠悠,人家舞狮我舞牛,人家舞狮得快乐,我地舞牛庆丰收。”春牛舞完后,现场的游客还向春牛投掷许愿筒,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家还上场用鞭子来打春牛,意蕴打掉懒惰,让人变得勤奋。据壮族阿爹介绍,舞春牛旧时为官方举办的春耕春播仪式,县衙举办这个活动,寓意是春耕即开始,并预祝当年风调雨顺,农家取得大丰收。
春牛舞完后,就开始了壮族春耕节极富传统味的打春堂,壮家也称之为“打虏烈”。田地里,一溜摆着10多张板凳与20多根扁担,板凳与扁担系着壮族小铃铛、祈福红布。游客手持扁担,站在长板凳两侧,以类似捣米的动作,有节奏地互相敲击,扁担敲板凳发出“同打、同打、同同打嘟打”的声响,在锣鼓的伴奏下有节奏敲击,围观的游客也不时喝彩助威,场面热烈而壮观。打扁担还表演了种植水稻由耙田插秧、戽水耘田到收割打场和舂米尝新的全过程,颇具劳作丰收的喜庆色彩。
傣族泼水节大家听多了,壮族春天的泼泥节大家则前所未闻,壮族的泼泥节俗称泼春泥,有着几百的历史与文化,在每年壮族开耕节举行。姑娘和年青媳妇们用田中的泥浆向路过田边的男子泼去,以此劝告男子务农。传说古时有一个已婚男子经常外出唱歌,农忙季节也不回归。一天,他的妻子正与一群姑娘插秧,他路过田边也不过问。姑娘们假作泼泥混战,将他弄成一身污泥,使他无法串寨。从此以后他回心转意,与妻子共同耕作并获丰收。这泼泥浆迎丰收活动此后便相沿成习。
美丽的壮族姑娘身穿壮族服饰,跳到全是稀泥的田里,用葫芦勺子舀起稻田泥,泼向岸上的壮族汉子。只一会儿,岸上的壮族汉子就“湿泥”了。几名胆子大力气大的壮族姑娘还跑上田埂,齐心协力将壮族男子抬起扔到田里,掉在田里壮族汉子很快就变成了泥雕塑。“湿泥”了的壮族汉子当然不示弱,也跳到田里,拿起勺子,与汢族姑娘对泼春泥。游客看得兴起,也加入战列,现场很快就变成为一场田泥大战,其热闹与战况一点也不差于傣族泼水节。
在当天的春耕节,金子山还特推出了壮族春耕节特有的春宴与糍粑宴,款待外来游客。春宴的食材全部选自金子山,全部是野生的野菜、竹笋,包括春笋、野菜、山花、腊肉、野荞菜、野芹菜等等。壮族糍粑宴的种类包括:酸菜包糍、金包银、糯米糍、艾糍、油糍、花生饼。同时,还在景区设立石舂,让游客亲自动手打糍粑。
据金子山下村寨的壮族阿爹介绍,金子山壮族春耕节有着600多年的历史,因为抗日战争而中断,后来一直没有恢复,今年三月三是首次恢复春耕节。春耕节表达壮家村寨五谷丰登、平安康泰的景象,也传达着壮家人盼望丰收的喜悦心情,盼望着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