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海水稻”明年诞生 释疑会否影响环境
我国首批“海水稻”品种明年诞生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在6‰盐度下培育出亩产超600公斤的品系;预计2020年可大范围种植
6月11日,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白泥地实验基地,工作人员正在起秧,为插秧做准备。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供图
5月底种植于青岛、东营和大庆的“海水稻”已经绿油油一片。记者近日获悉,由袁隆平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已在6‰盐度灌溉水条件下培育出亩产超过600公斤的品系。目前正在进行品种区域测试。按计划,2019年中国将诞生第一批海水稻品种,预计2020年稻种可上市销售。
今年5月底,8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青岛市城阳区国家级滨海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进行了现场指导。
袁隆平技术团队的海水稻有哪些优势?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博士介绍,他们培育的品种可以耐受6‰的盐碱度,而其他育种家选育的品种一般只耐受3‰左右的盐碱度。
张国栋所在研发中心已在6‰盐度灌溉水条件下培育出亩产超过600公斤的品系,他介绍,“目前正在全国主要盐碱地进行品种区域测试,需要两年时间,然后再进行一年生产性实验。2019年中国就会诞生第一批耐盐碱水稻(即海水稻)品种,2020年可以大范围种植。”
对于未来海水稻上市后的价格,张国栋表示,会和普通稻种在一个水平线或略高,但不会高很多,“种业流通市场是生产物资市场,不是一个高暴利行业,价格太高的话会影响农民购买积极性”。
据张国栋介绍,“海水稻”品种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得不到国家认可,2017年在他们牵头下,相关国家标准已开始制定,并将就品种进行认定。
释疑 1 海水稻只能种在海边吗?
可种在各类盐碱地,真名“耐盐碱水稻”
很多人以为海水稻只能在海边种植,这其实是个误会。海水稻真名叫“耐盐碱水稻”。
今年5月,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山东青岛城阳区、新疆喀什岳普湖、黑龙江大庆、山东东营和浙江温州同时插秧。
张国栋介绍,这5处基地分别代表了滨海小流域盐碱地、新疆干旱半干旱盐碱地、东北苏打冻土盐碱地、环渤海盐碱地和东南沿海新生盐碱地等类型,再加上陕西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和退化耕地,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盐碱地类型。
“松嫩平原也有一两千万亩苏打冻土盐碱地,由于冻土层的存在,水排不下去,所以盐碱化了;新疆则是干旱半干旱盐碱地,蒸发量大水源少,很多土地盐碱化已经非常严重。”张国栋解释。
张国栋介绍,团队2012年开始在东营黄河三角洲大盐碱地进行耐盐碱水稻研究,2016年已经培育出相对稳定的高耐盐碱水稻品系。
“在袁隆平院士的指导下增强了我们的科研实力,这个项目作为蓝色经济也得到青岛市政府支持,耐盐碱水稻太学术化,普通人不好理解,我们就起了海水稻这个名字。”张国栋解释。
因为海水稻比较特殊,他们最开始进行了长达5年的选育。“首先我们要收集水稻材料,比如一些天然具有耐盐碱性的水稻材料,这些材料在国内外都有分布,我们在全球收集具有耐盐性的材料,然后不断实验改良其性状。”张国栋说。
去年,在千分之六的高浓度咸水中,已经有品系可以亩产超过600公斤。不过,张国栋解释,耐盐碱水稻不止一个品种,也不是说成功就成功了,种种性状还要不断提升。
张国栋说,今年,他们已经安排了3万亩耐盐碱水稻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