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府署办古代刑具展 网友连呼看了头皮发麻(组图)
老虎凳,中国古代特有的酷刑
站笼,明朝大太监刘瑾发明的刑具
“一堂会审”的场景取材于《老残游记》中的一个故事
这是一个工作坊,有剥皮凳及工具(图片已做打码处理)
淮安府署里展出的古代刑具及施刑场景 CFP供图
昨天,一则“江苏淮安的廉政教育基地举办古代刑具展”的消息引发争议,该展览展示了中国古代近两百种刑具,“老虎凳”“剥皮”“乳夹”……一张张刑具模型的照片看得人们触目惊心。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展出刑具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淮安府署”,这个展厅从去年开始对外开放。有网友说,这么恐怖的展览,对廉政教育能起到多少作用?
不过,淮安市纪检委宣传部一位李姓副部长昨向记者表示,古代刑具展只是“淮安府署”内的一个展览,展览也并非是为了廉政教育而设,“淮安府署”中只有一小部分内容是进行廉政教育的。现代快报记者 季金晶 综合澎湃新闻
引来争议
酷刑展示,“残忍、瘆人”
昨天,网络上曝出多张图片,称“淮安的廉政教育基地举办古代刑具展,展示了中国古代近两百种刑具”。
从图片上看,除了老虎凳、盘头枷等刑具模型,还有几组蜡像展示了炙烤等古代酷刑。
比如一组展示蜡像中,犯人倒挂在横梁上,头发上坠着一块石头,石头下方就是滚烫的炭火。另一个场景,展示的是一个工作坊,陈设的是剥皮凳、剥皮刀具,蜡像人物手持利刃。这些蜡像中,不少是裸露身体的犯人,还出现了露着乳房受罚的妇女。
这组照片在网络传播开来,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议,不少网友感慨古代刑罚的残忍,一位网友直呼“瘆人”。
还有网友提出疑问,这样血腥的场景对外展示合适吗?考虑到了孩子吗?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就应该给贪官看看这些恐怖的刑罚。
淮安府署
门口提示“儿童谨慎参观”
“淮安府署”位于淮安市淮安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朝,沿用到清朝末年,一直是淮安府的府署,也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府署之一,千古奇冤窦娥冤案件就发生在这里。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网上发布的古代刑具展的图片,来自淮安府署的军捕厅署。整个府署面积有五万余平方米,除了大堂、二堂、六科等,衙门一共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在明朝年间,淮安府是江苏辖区面积最大的府署,除了设有正常的官员办公机构,还有知府和家人居住场所,以及迎宾设宴的戏台等等,军捕厅署位于西面,只是府署的一小部分。
“这个军捕厅署是去年下半年布展的,不是最近才有的。”“淮安府署”工作人员黄毅告诉记者,展览是府衙内文化展示的一个部分。
“(展览)有点恐怖的。在每个有恐怖内容的展示门口都会有警示提醒,比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儿童等要谨慎参观。”黄毅介绍,部分展览内容确实有点恐怖,虽然没有强制限制参观人群,但是在每个展示门口都有提示。
黄毅也看到了网上关于古代刑具展的新闻,他说,“淮安府署” 中有关楹联及清官廉吏部分,在2010年就被列为江苏省廉政文化示范点。
“但是,(展览)其实不是示范点做的,是我们里面的一个景区布展的,中国古代刑具展常年就是这样,不是临时为了廉政教育办的。”黄毅这样解释。
淮安纪检委
展出和廉政教育无关
说起网上“淮安廉政教育基地举办古代刑具展”这则新闻时,“应该是误读,”淮安市纪检委宣传部一位李姓副部长表示,“我们确实在淮安府署里挂牌廉政文化示范点,但这个示范点的范围只包含有关古代楹联——淮安历史上清官廉吏的故事方面的内容,后来淮安府署扩建多了很多其他内容,如军捕厅署等,里面设了古代刑具展示。”
“淮安府署”有关楹联和清官廉吏部分只是示范点,并非教育基地。李副部长表示,在“淮安府署”里,关于为官从政的楹联有不少。比如,“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上联言明做官者,应认清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勤政为民;下联则道出,老百姓是为官者的衣食父母,为官者心里要装着民众这个道理。
“当初我们挂牌廉政教育示范点,就是针对这些古代楹联和清官廉吏挂的。这些古代智慧对后世非常有教育意义,是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文化。”李副部长告诉记者,“古代刑具和古代廉政文化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当初淮安府署管理部门弄这个(古代刑具展)的时候,在展览前言说得很清楚,封建时代的严刑酷罚的确非常残酷。”
李副部长希望大家能核实清楚情况再发表言论。“现在有的网络舆论不够理性,实际上作为发布舆情的人,应该到相关部门来核实一下,再做定论。否则,这不是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网友
“用这些酷刑吓唬吓唬贪官”
“有刑具展示很正常。”家住淮安府署附近的王大爷表示,府署是根据以前历史上的样子复建的,“当时淮安府是非常大的,就有刑具,复建这个也很正常,古代刑法就是这样残酷的。”王大爷认为,“展示的东西,历史上本来就有,别带着小孩子看就成。”有人说,“该给贪官们看看,古时候是多狠,要来就来狠的。”也有网友称,看这种酷刑能吓吓贪官们。
“听故事就行了,没必要看实景”
“太可怕了,很恶心,简直毛骨悚然。”有网友在看到网络上的图片后表示,古代刑法太残酷了,现在展示出来,是不是太残忍了。
有网友表示,这些古代的刑罚,在历史书上看的时候就觉得很是可怕,现在社会不同了,讲讲以前的故事就成了,为何还需要制作成蜡像展示出来,而且画面还这样可怕,谁有胆子去看呢?
链接
看中国古代是怎样“反腐”的
中国古代国家政权明确提出了加强廉政建设的原则,总结各时期的廉政规定和事例,中国古代王朝在廉政文化建设措施方面大致归结为以下五种。
1.清洗运动
这是古代国家政权在廉政文化建设措施方面最为暴力、血腥的一种,通常具有涉及人数众多、株连广泛的特点。主要是为惩罚违反廉政规定官吏。
2.设立专门人员、机构管理
历代王朝政权,为保证官吏的清正廉洁,在政治体制上还专门设置了察廉之官和常设机构。秦汉时期作为朝廷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监察百官,同时设立巡视地方的刺史监察地方。
3.惩贪奖廉
历代王朝统治阶层充分认识到了官员腐败必然导致人民苦难,从而引发社会混乱,国家败亡。因此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以及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根据法律规定,官职用以任贤,爵位用以赏功,并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作为任贤的原则。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对贪赃枉法官吏的处罚也是相当严厉的。
4.高薪养廉
以高薪保证官员生活使其达到廉洁自律的思想出自于北宋改革家、政治家王安石提出的廉政方略“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即是为了达到廉政的目的,改革俸禄制度,以纪律加强对官员的约束,并用法律手段惩治贪官污吏。清代时,进一步发展为养廉银制度,本意是想藉由高薪,来鼓励官员廉洁,并避免贪污的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养廉银的来源主要来自地方税赋,因此视各地富庶与否,养廉银数额均有不同。一般来说,养廉银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
5.完善考核制度
在中国历代廉政文化建设实施的措施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在于完善相关官吏考核制度。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