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血液中心人均薪酬35.7万?实为19.68万
7月7日有媒体报道“深圳市血液中心薪酬人均35.7万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7日下午,深圳市卫计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由于财政预算数据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深圳市血液中心人均薪酬被误算为35.7万元,事实上,该中心实际在职人员有165人,实际人均工资福利支出预算为19.68万元(含个人所得税及社会保障缴费)。
为何多算?
74个临聘人员未列入账单
近日,深圳市卫计委在其官网公布了“2015年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部门预算”,晒出的账单包括卫计委机关及其14家直属单位。其中,深圳市血液中心“编制数95人,实有人数91人。人员支出3246.59万元,主要是在职人员工资福利支出”,7日,有媒体根据该账单算出“深圳市血液中心薪酬人均35.7万元”,为卫生系统内15家单位里面人均工资福利最高的单位。
在7日下午的发布会上,深圳市卫计委副主任孙美华表示,2015年深圳市血液中心在预算“基本情况”表中的人员信息只填报在编人员91人,没有把74名临聘人员信息填入,实际上该中心在职人员共有165人。
根据部门预算,2015年血液中心在职人员“工资福利支出”总额3246.59万元,其中包括基本工资1048.96万元,社会保障缴费134.84万元,绩效工资1248.79万元,其他工资福利814万元。按照在职人员总人数165人计算,实际人均工资福利支出预算为19.68万元(含个人所得税及社会保障缴费),而非媒体报道的35.7万元。
根源在哪?
预算编制统计口径“惹的祸”
据悉,深圳市卫计委14家直属单位的预算管理方式各不相同。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的有市计生服务中心、市计生科研所、市计生协会、市急救中心、市卫生监督局、市健康促进中心、新建医院筹建办7家单位。实行财政差额预算管理的有市慢病中心、市职业病防治中心、市疾控中心、市血液中心、市信息中心、市医疗卫生专业服务中心6家单位。实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有医学继续教育中心1家。
深圳市卫计委规财处处长侯力群介绍,不同预算管理方式下,人员费用预算的编列渠道有较大差异。一般来说,全额预算单位的人员支出在预算“基本支出”中编列,差额预算单位的人员支出,在编人员在预算“基本支出”编列,临聘人员的费用在预算“项目支出”编列。也有根据业务特点混合编列。
市血液中心历年一直将临聘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在“基本支出”编列,因此该单位预算“基本支出”中的“工资福利支出”反映的是单位在编和临聘人员的费用总额。但预算公布的“实有人数91人”仅指实有的在编人员,这样就会出现总支出与人数不配比的问题,“今年是根据深圳市财政委统一的预算模板进行统计的,模板上只要求填写‘在编人员’,没有统计‘临聘人员’。”侯力群说。
卖血赚钱?
业务收入与工资福利不挂钩
“深圳市血液中心薪酬人均35.7万元”的消息7日在网络上发酵,一些关于血液中心“卖血”的各种质疑声纷纷出现。对于网友的质疑,深圳市血液中心也进行了回应。
深圳市血液中心主任杨宝成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公民用血应交付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目前深圳执行的血液收费标准是2005年卫生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关于调整公民临床用血收费标准的通知》,全国所有血站制备血液的所有血液制品收费标准实行全国统一,比如红悬液200毫升全国统一收费标准210元,血小板1400元,还有其它10余种不同血液制品都是全国统一定价统一收费。政府为了减轻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血液的收费标准至今未提高。
事实上,一包血液制品,从采集到临床使用,要经过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流程,这些工程都是要耗费成本的,这也是为何“献血是无偿,用血是有偿”的根本原因所在。杨宝成介绍,深圳一包200毫升的红悬液的成本是338元,血小板的成本是1200元,深圳每年的制血成本都是要高于收费的。
而深圳市血液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的业务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支出全额纳入预算管理,由财政下达预算指标,统一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支付。杨宝成表示,该中心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纳入预算,执行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深圳市财政委员会核准的工资总额标准,与业务收入不挂钩。
▶记者手记
要让媒体不算错账
部门要晒明白账单
今年深圳50多个部门首次网上公开晒出了年度“账本”,预算内容比较详细和规范,基本上都是按照市财政委提供的模板,公布了部门收支信息。但依然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深圳市血液中心的预算公开,因为信息不全,以致让记者误算,摆了一个“大乌龙”。
预算公开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监督,让市民知道纳税人的钱究竟要花在哪里,这就要求各部门晒出的“账本”要让市民看得懂。显然,深圳市卫计委公布的预算就有让人看不懂的地方,媒体也因此误算出深圳市血液中心人均薪酬有35.7万元。
媒体算错账,深圳市卫计委官方的说法是,由于预算模板没有把临聘人员信息纳入,只统计在编人员,导致媒体和公众在解读数据的时候,算错部门人均工资福利的支出。
而在笔者看来,媒体算错账主要在于预算还不够公开和透明,预算公开的内容需要进一步细化。在预算中,许多地方只是“点到为止”,较为含糊。比如血液中心的预算中,项目支出4412.06万元,并没有公布各个项目的支出预算。人员支出3246.59万元,主要是在职人员工资福利支出,既然在职人员包括在编人员和临聘人员,在编人员和临聘人员的工资福利各是多少并没有列出。如果能把这些预算信息公布,媒体也不会算错了。
预算改革的方向,不仅是要让公众看得到,还要看得明白,才能进行有效监督。政府就应该要将预算的每一个细节都置于“阳光”之下,以便公众能更加容易看懂每个部门预算的收入来源和支出去向。此外,支出预算中每个数字的具体计算过程也是公众最为关心的,如能将此进一步公开,公众对政府的财政预算也会有一本更清楚的明白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