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1700多家公益组织面临“断粮”危险

30.07.2014  08:26
号称慈善之城的深圳,公益组织的生态并不乐观。据了解,目前深圳共有公益组织多达1702家,涵盖临时救助、大病救助等多个领域。

   助人草根公益组织喊救助

  深圳1700多家公益组织,不少因得不到基金会和政府持续支持,随时面临“断粮”危险

  成立5年,共免费接听了21998个咨询电话,接待来访面询1396人次,成功避免了30起自杀、他杀危机事件。这就是关注市民情感护理问题的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该中心先后获得2013年广东社会创新实验基地等多个奖项。然而,继2012年该中心曾一度资金告急之后,目前该中心再次面临“断粮”之困。

  事实上,政府非常重视培育发展公益组织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从2012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拿出2亿元,作为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但是,号称慈善之城的深圳,公益组织的生态并不乐观。据了解,目前深圳共有公益组织多达1702家,涵盖临时救助、大病救助、特殊人群关爱、助学助残、情感护理等多个领域。除部分组织可以通过政府、企业获得一定的资助,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转外,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公益组织在为了项目奔波的同时,还在为筹集经费而焦头烂额。

  如何解决公益组织的集体资金困境?多名公益人士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加快职能转移的脚步,扩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范围,并尽快推动落实,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出一些空间。

   市民情感护理中心再“断粮

  “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马上又要‘断粮’了。”该中心主任徐景安告诉记者。

  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成立于2008年,是在深圳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的一家民办非企业性质非营利社会组织,重点关注深圳市民情感护理问题,开通热线解答市民的情感疑惑。

  情感护理中心从2009年4月28日开通“市民情感热线”88851085(帮帮帮我一定帮我),从1条线增加到3条线,服务时间从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9时到晚上10时,节假日不休息。2013年起又增设了“长者关爱热线”88859185(帮帮帮我就要帮我)。

  截至7月20日,情感护理中心共免费接听了21998个电话,接待来访面询1396人次,成功避免了30起自杀、他杀危机事件。

  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的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获得2011年深圳公益创新十佳项目、2012年中国社会创新奖入围奖、2013年广东社会创新实验基地。

  然而,作为一家民间公益组织,经费一直是徐景安头疼的问题,2012年该中心曾经一度“断粮”,如今,中心筹集的资金又快要用光了。徐景安告诉记者,2009年市民政局拨付开办费24万元,2010年福彩公益金支持50万元、市民政局项目款43.2万元,此后中心先后向社会求助,获捐助360万元。中心每年支出约100万元,其中专职心理咨询师补贴与管理人员工资60万元,房租、办公经费等40万元。到今年底,情感中心又要面临“断粮”难题。

  基金会、企业资助方向明确

  深圳在改革浪潮中成长了一批优秀的企业,比如腾讯、万科、中航、华强集团等,他们壮大之后,为了回馈社会,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纷纷设立基金会,成为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遇到资金困境的公益组织,能否从他们那里获得资助呢?

  以宣传公益理念、创新公益模式、培育公益文化、推动深圳关爱行动深入发展为宗旨的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是由深圳市委宣传部主导的一家公募基金会。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助理郑英告诉记者,基金会目前主要是通过下设的四个分基金开展一些公益活动项目,比如深圳市首届公益金百万行活动。

  “基金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项目都会尝试一些,但是不会很多,等到资金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再重点选择一些效果好的项目进行资助。”郑英说。她认为,基金会资助项目并不是什么项目都给钱,更多的时候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成立于1992年的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前身为老区建设基金会),是经省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其目标是资助优秀公益项目,为社会各界搭建公益平台。

  该基金会秘书长李光明告诉记者,最近几年,随着慈展会的举行,除了原有的“深喀1+1”项目一直持续开展外,基金会的重点已经转为举办公益项目大赛,以公益创投的方式创新公益慈善项目竞赛模式,推动中国公益慈善项目标准和品质的提升。“我们作为一家功能性基金会,与资助型基金会不一样,资金和资源有限,主要还是为公益组织搭建平台。

  在深圳成功转型为公募基金会的壹基金,一直被认为是公益界的“豪门”——不差钱。从成立到现在,壹基金也先后与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深圳市登山协会先后合作组织过多次公益活动,并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

  壹基金传播总监姚遥告诉记者,包括壹基金在内的绝大多数公募基金会、企业自己的私募基金会现在方向都很明确,在选择资助项目的时候都会选择与基金会方向一致的项目,比如救灾项目,基金会方面会根据救灾项目的标准去评价筛选。其他非相关领域的相对都很难申请到,而情感护理的项目就应该找关注情感护理方面的基金会。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空间需扩大

  “我们也去找一些企业寻求资助,不过目前社会对于情感护理总体的认知度不高,所以企业能给的资金有限,比如一二十万元,而且不持续,它们没有持续资助的动力。”徐景安表示。他希望,政府能够将该中心纳入购买公共服务范畴,给予一定的订单,加上中心的社会筹款,就能继续运作下去了。

  记者从深圳市民政局获悉,目前全市共有社会组织7484家,其中,公益组织多达1702家,包括临时救助、大病救助、特殊人群救助、助学助残、情感护理等多个领域。

  它们为一些特殊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和阳光,同时也弥补了政府在某些领域的公共服务空白。然而,由于服务对象缺乏特定的政府主管部门,他们很难得到来自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只能靠自己去向社会筹款。

  比如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是国内首家民间反家暴社工援助中心,也是深圳市第一家家庭暴力及防护研究中心,社工以受暴者、施暴者或其家庭为服务对象,运用专业知识、方法、技巧,协助求助者走出困境,缓解问题,改善求助者以及家庭的现状,恢复家庭和谐。然而目前也只能靠机构的其他项目支撑运营。

  记者了解到,从2009年开始,市民政局设立“深圳市福彩公益金种子基金”,对深圳一些比较优秀的公益组织项目进行资助,帮助他们快速发展。每个项目可获得30万—50万元不等的资助,对于公益组织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金额。截至2011年底,共资助了五批几百个公益项目,然而,之后该种子基金中断。

  多名公益组织从业人员向记者表示,深圳号称慈善之城,深圳人的确非常有爱心,公益组织数量也比其他地方多,要想做好公益项目,最好“傍大款”,得到一些企业、基金会的支持,否则生存发展常常面临无米之炊。

  而纯民间、无背景的草根公益组织,既无法得到关注,又不能去公开筹款,从一出生就面临资金方面的掣肘,所以希望政府能够加快职能转移的脚步,推动并扩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范围和力度,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出一些空间。

  记者了解到,从2011年底开始,深圳市就表示将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库,公布项目目录和预算,并对政府职能进行定期清理,然而至今仍没有结果。

  29日下午,记者致电市民政局局长凌冲,他表示,政府职能转移目录是市编办在负责制定,而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库则是由市财政委具体在负责,目前这两项工作都在市政府审批之中。

■记者手记

  公益组织要壮大 唯有专业和透明

  从2012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拿出2亿元,作为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专项资金。记者了解到,深圳市融雪盛平社工服务社的临终关怀项目已经连续三年申请到了这一专项资金资助。

  该项目主管刘晓强告诉记者,只要是公益组织都可以去申请,不过中央专项资金的申请非常严格,而且主要偏向于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扶贫项目,广东相对比较少。同时,每个地方都有很多公益组织的项目去申请,能够获批的寥寥无几。今年深圳只有三个项目通过审批获得资助,除了该项目继续获得50万元资助外,还有深圳书城的一个培训项目以及深圳市爱康之家大病关怀中心的一个项目,分别获得了30万、50万元的资助。

  刘晓强认为,之所以能够获得中央财政的资助以及社会的认可,专业非常重要,是社会组织生存的命脉。做公益现在慢慢的也要像做企业一样,只有你的项目做得专业,才能获得服务对象和政府的认可,才能申请到资助,继续做下去并发展壮大。

  中国公益项目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每年都会有一批优秀的项目通过公益大赛脱颖而出,获得资助。李光明表示,现在深圳的公益组织数量很多,增长速度很快,每年都会新注册登记几百家,还不包括那些没有登记的。所以公益组织要想生存发展,首先要在前期对自己的服务项目做好设计。

  同时,公益组织在后期要想筹集到资金壮大自己的发展,还必须加强自身能力和制度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强理事会的建设,广泛吸纳诸如社区有名望企业家、专家、名人等加入理事会,提升理事会团队的影响力,提高社会组织自身的筹款能力。二是提高社会组织自身的信息公开透明度。“只有社会组织自己公开透明了,你的公信力才能不断提高,获得更多的外界的信任,别人才愿意捐钱给你。现在很多基金会有钱,但是公益组织能够让他们放心资助很重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基金会和企业宁可自己组建团队去做一些他们认为合适的公益项目。”李光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