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搭餐饮或为超市过渡业态
《南方都市报》报道,广东嘉荣、上好便利店、广东天福等东莞几大商业连锁今年频频试水“鲜食”,同样,东莞不少以百货为主打的高大上的购物中心,也大面积引入特色餐饮。
从大型的购物中心,到小型的便利店,纷纷跨界经营餐饮,这一混搭的经营业态并非始于今日,但在既往却只是零星的存在,而在当下已呈现出规模化普遍化的趋向,成为商业创新的新标配。那么,这一标配到底只是商业创新的过渡业态还是持久形态?
显然,以买卖一般商品为主业的便利店和超市,目前正受到“互联网+”的冲击,简直被逼到了墙角。就在这几天,有报道说,今年上半年,万达百货相继关闭了三十多家店面,而这些店面大都布局于大中城市,按理,消费者流量和购买力都足以支持万达百货的生存。在万达广场体系中,万达关闭百货店面,固然是万达实施轻资产转型战略的一部分,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但受到“互联网+商业”的冲击、前景预期不妙恐怕是更主要的原因。
在百货业受到冲击的同时,以万达广场和万科广场等为样板的商业综合体却呈现出某种抵抗力。大型商业综合体中,既有大型商超的存在,也有中高档专卖店的嵌入,更有餐饮、休闲、文化等慢生活元素的进入,而部分轻资产公司也在此安营扎寨。大型商超和专卖店一改高大上的面目,与其他业态混搭,似乎丢失了身份,不过,混搭却唤回了人流带来了利润。
一种忧虑在于,无论是商业综合体所配置的餐饮,还是大型商超内设的餐饮,都有可能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而在压力之下,餐饮并不具备长期的消化能力。就常识而言,商业综合体和大型商超都位居城市较好的商业地段,有些甚至是黄金地段,因此,餐饮企业租用铺面,必花费不菲,而且,优质地段从来都是租金不断上涨。另一方面,餐饮服务的顾客大多为一般消费者,如果餐饮的消费价格略高于其他地段,消费者尚能接受,但为了应付租金上涨,餐饮价格也持续走高,那么,顾客流失就是必然的。而从消化成本的能力看,餐饮业不可能像其他行业那样通过技术创新来减低成本。
“互联网+商业”冲击下的实体经济转型,混业经营和跨界布局是一个可选择的方向,不过,对于餐饮业的引进和布局,或许只能抱持暂时乐观态度,长期看,混搭餐饮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