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明清品茶听曲 再现数百年前万江热闹景象

14.11.2019  11:02

▲陈氏大宗祠举行“陈氏祠堂家风家训仪式”,现场热闹非凡 本版图片均由万江提供

11月10日清晨,不少万江拔蛟窝社区居民在戏曲声中醒来,明清古祠堂陈氏大宗祠一带热闹非凡,有美食墟市,有稚嫩学子的书声朗朗,有不断上演的经典粤剧曲目,人们仿佛“穿越”到具有古岭南特色的明清时期,再现了650年前万江繁华热闹景象。

这是万江街道2019“国韵芬芳·艺韵万江”戏剧曲艺文化节暨祠堂民俗文化活动日现场。祠堂文化、美食、民乐等联合上演,热闹非凡。

出嫁女回娘家为老人做美食

11月10日,万江戏剧曲艺文化节暨祠堂民俗文化活动日在热闹的舞龙舞狮中拉开帷幕,这是今年万江戏剧曲艺文化节系列活动中的首个大型群众活动。

记者现场看到,身着红色服装的拔蛟窝社区出嫁女在舞台上制作地方小食,有传统粉果、寿桃、艾角、咸团仔、汤丸等,并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慰问社区的老人们,走访弱势群体。

▲出嫁女回娘家

新村腐竹、豆腐花、庾家粽、万江鱼丸、手工酱油等舌尖上的水乡美食在墟市中一一排列开来,更有小龙船、龙船鼓、麒麟头等传统手工艺品,让市民在观赏戏曲、体验戏服乐趣的同时,也能享受舌尖的快感和了解万江传统文化手工艺。

人称“酱油超”的张永超当天也带着自制天然酱油来到现场,和往年一样,受到不少街坊邻居的喜欢。他说,“去年,来逛的市民也很多,销量非常不错。

▲舞龙醒狮大巡游

今年的万江戏剧曲艺文化节将以戏曲曲艺为主线,跨界整合多样元素,传统与当代相辉映,与祠堂文化、墟市美食、民乐表演、摄影展览等联合上演视觉、味觉和听觉的盛宴,以及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展演、培训等全民参与式、体验式的活动。

▲粤剧表演

与此同时,万江街道还将陆续开展全市少儿粤曲进校园优秀节目展演、社区曲艺社交流联谊活动、“都市水乡  粤韵传情”和“粤韵金声”粤剧欣赏晚会、万江戏曲曲艺艺术摄影展、万江戏剧曲艺大赛等活动,为广大市民展现万江“粤曲之乡”的魅力,为群众提供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今年戏剧曲艺文化节各项活动会以视频的方式,在曲艺文化节闭幕式上呈现给观众。

来百年古祠堂体验“听曲听书

当天,万江拔蛟窝社区陈氏大宗祠举行了“陈氏祠堂家风家训仪式”和“私塾”孩童《三字经》《弟子规》等展示。穿着传统服饰的学童们捧着竹简,晃着小脑袋,一字一句地朗诵着《弟子规》,引来了市民们的围观拍照和点赞。

▲小朋友们穿着传统服饰诵读《弟子规

拔蛟窝陈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末,清嘉庆年间、1947年重修,距今已有六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当天陈氏大宗祠门前,一群孩童在老师的带领下,演练戏曲身段,让这座百年祠堂焕发了新的风采。

紧邻陈氏大宗祠的元信陈公祠,当天也上演着一首首经典的粤剧曲目,不少市民在这里品茶听曲。

万江历来重视传统文化挖掘和保护工作,今年通过整合文化资源,重现万江戏剧戏曲文化、祠堂文化和社区文化,同时,为突出群众参与性,万江还在活动现场周边设置了听曲品茶区、戏服风采展示区和戏服穿戴体验区。

拔蛟窝古村距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目前,拔蛟窝社区内尚保留陈氏大宗祠(市文物保护单位)、元信陈公祠(市文物保护单位)、文植陈公祠、拔萃家塾、观音古庙等明清建筑,彰显了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其中陈氏宗祠更是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末,历经数次重修,底蕴厚重,祠堂内悬挂的“陈柏陶探花及第”匾额以及陈济棠手书的牌匾,更为其增添几番书香雅韵。(记者 付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