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检验检疫局:"国门卫士"冲锋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南方日报记者实地探访清远检验检疫局
“国门卫士”冲锋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对进口货柜进行检疫查验。
今年7月,清远检验检疫局卫生检疫实验室工作人员唐志华在放置的监测网上首次捕获骚扰阿蚊3只,据了解,骚扰阿蚊是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之一。
同月,清远港口岸一线检验检疫人员余雪滢和同事在对来自澳大利亚的2个集装箱进行现场查验时截获赤背寡妇蛛,赤背寡妇蛛属高危性有害生物,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被称为“拉特罗特毒素”的神经毒素。这也是清远口岸首次从入境货物中截获赤背寡妇蛛。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引发了全社会对国防安全的高度关注。然而,鲜为人知的事,就在你我身边,也时刻潜伏着“外敌”入侵的威胁——随着交通日益便利化,商品快速流通,国门安全遭遇来自外来物种迁徙和入侵的威胁日益严重。
据清远检验检疫局统计,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清远口岸共截获各类有害生物131批次、178种次。其中不乏赤背寡妇蛛、细侧粉蝇、白纹伊蚊等危害人类健康的病媒有害生物,以及斑皮蠹、双钩异翅长蠹等危害当地生态安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出入境口岸作为国门安全“第一道防线”,在这条隐形的战线上,检验检疫人员如同全副武装的边防战士,对出入境货物、人员、运输工具、集装箱等实施检疫查验,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为清远人民人身健康、生态环境、农林业生产筑建了一道安全屏障。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韩玫 通讯员 岳俭宣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货柜会遇到什么”
“旱鸭子”余雪滢经常需要从岸上小心翼翼地顺着舷梯爬到下方十几米的货轮上,对整艘货轮进行仔细查验。“货轮的仓储区和生活区是我们查验的重点区域。去年10月,我们就是在对一艘来自香港的小型货轮实施卫生监督时,在船舶楼梯下方甲板上的一桶积水中截获大量白纹伊蚊幼虫。”余雪滢介绍,白纹伊蚊可传播包括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多种疾病。白纹伊蚊也被列为清远口岸重点防控病媒生物之一。
对运输工具检查完毕后,余雪滢爬上岸,走到货柜前。她套用了《阿甘正传》里的经典台词来形容自己每次打开货柜前的心理:“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货柜会遇到什么。”
作为口岸一线检验检疫人员,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面对任何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即便如此,“勇士”余雪滢,也有着小女生心里过不去的“坎”,“特别怕昆虫,取样的时候,已经死掉的昆虫都怕它活过来。”
今年7月份,余雪滢和同事在对来自澳大利亚的两个集装箱进行现场查验时,就遭遇了这样的考验。
“当时打开集装箱柜门后,我们看到大量的蜘蛛网结在柜门与包装货物的编织袋之间,蜘蛛网中间悬挂着若干个活体的蜘蛛,蛛体呈黑色,腹部大而圆,背上呈醒目的红色。”考虑到该蜘蛛可能有毒性且数量较多,余雪滢和同事对其拍照取证后立刻关上柜门,防止蜘蛛伤人或逃出集装箱。在对集装箱进行卫生除害处理后再进行取样,移送实验室鉴定,最终确定为赤背寡妇蛛。
据清远检验检疫局统计,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清远口岸共截获有害生物131批次,178种次,其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112批次,134种次,其中赤背寡妇蛛、斑皮蠹、黄圆食隐甲、鳞毛粉蠹和非洲粉蠹等多种有害生物为清远口岸首次截获,皱广帽胸长蠹为广东口岸首次截获;截获输入性病媒生物44种次、19批次,包含有白纹伊蚊幼虫、细侧粉蝇等,其中细侧粉蝇为广东口岸首次截获。
建立有害生物完整资料库
在体视镜下,放大16倍后的白纹伊蚊就像一位简约低调的绅士,鬃毛针针挺拔,裹附的黑色鳞片质感清晰,在近头部微微泛光的白色条形鳞片的点缀下,演绎着白与黑的经典色搭。
然而,这位“低调的绅士”刚来到清远时还只是一只小小的幼虫,被余雪滢和同事截获后,送到清远检验检疫局卫生检疫实验室进行孵化。
“还是幼虫阶段很难具体确定是什么种属,把它孵化成成蚊后,鉴定才容易一些。”外表清爽整洁的唐志华,终日研究的却是蚊、蝇、蟑螂、鼠类等输入性病媒生物。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即使截获的是蚊子的一颗卵,也要把它孵化成一只蚊子。”为了增加对“敌人”的了解,清远检验检疫局专门设立了“养虫室”,一线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截获的虫卵、幼虫都将送往此处孵化。一同被送往此处的还有原来的积水、附着的包装物,“我们的经验是尽量使用它原来生存的水体,在适宜的温度下,提供它一个孵化的环境。”唐志华介绍,有时为了提高存活率,偶尔会加点“营养”进去,然后剩下的就是耐心地等待了。
“养虫室”由一个个独立的养虫箱组成,养虫箱三面为透明纱网、一侧纱布捆扎。“养虫”期间,唐志华每天都要抽时间过来看看它们的孵化进展。“看着它从幼虫成功孵化成成蚊的样子,心里很有成就感。”与一线工作人员在检验现场捕捉时紧张的气氛相比,唐志华觉得“养虫室”的工作颇有点“可爱”。
即便是如此精心照料,这只白纹伊蚊也难逃一死。唐志华需要将活的病媒生物先处死,再制作成标本然后鉴定。
唐志华表示,如果是首次截获的病媒生物,鉴定起来挑战很大,“以蚊子为例,你可能需要观察它长了多少根鬃毛,有些一根,有些两根,有些有鳞片,有些没鳞片,有些鳞片是宽的,有些是窄的,有的是白色,有的是黑色,细微的差别都可能是不同种属。”而这看似枯燥的工作却也有另一番乐趣,“接触新的物种,每次发现自己不认识的,就会有欲望去找出它到底是什么,它的危害程度去到哪,这个求知的过程很有成就感。”在唐志华的办公桌上,有一套专门用于鉴定的检索表,毕业于预防医学专业的他还将许多市面上已经绝版的工具书打印装订,成为自己的参考书籍。
与唐志华同一战线的还有动植物检疫实验室,与直接危害人类健康的病媒生物不同,该实验室专门研究危害当地动、植物安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将清远检验检疫局从2009年到2017年截获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建立了一个有照片、有存档、有鉴定描述的完整资料库。
据了解,清远检验检疫局还将计划在此基础上于2018年打造国门生物安全展室,加大对国门生物安全的宣传力度。而上述提及的资料库和标本室不仅对后续鉴定提供支撑,也将作为下一轮宣传的最新案例。
“多一个蚊种就代表多一种疾病传播方式”
那么,外来有害生物到底会带来多大危害?
清远口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蚊虫孳生。近几年,全球流行的黄热病、寨卡病毒病、登革热等疾病都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假如口岸蚊虫密度较高,一旦有携带蚊媒传染病的染疫人入境,容易造成疾病的扩散和传播。
“我们根据清远口岸的本底调查和每年的监测结果,摸清清远港以及周边四百米有哪些蚊种,今年4—11月期间,我们每个月上中下旬各监测一次,密切监测清远口岸蚊种的种群和密度情况,为口岸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常年与蚊蝇打交道的唐志华早已练就“火眼金睛”的本领,在密密麻麻的监测网上,唐志华需要一一分辨出里面是否混有“外敌”。
“如果出现新的蚊种,有可能是外来蚊种影响本地种群的变化,多一个蚊种就代表多一种疾病的传播方式。”据唐志华介绍,今年同时进行监测的病媒生物还有鼠和蟑螂。
不仅如此,检验检疫部门还结合清远辖区的监测环境,选择了20个实蝇监测点,每两个月进行一次监测,其中包括口岸、清远长隆等点,并及时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
动植物检疫科工作人员商春表示,现在国际疫情复杂,传播途径广,外来生物通过竞争、捕食、牧食、改变生境和传播疾病等方式对本地生物产生威胁,影响本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一些大家习以为常的有害生物,例如鳄鱼龟、福寿螺、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都是外来物种,因为当时不慎引进,导致现在难以消除,对国内现有的物种、生态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商春说。
据了解,为了让全社会都了解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对国门生物安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提高全民的防范意识。自2014年起,清远检验检疫局先后开展“国门生物安全进校园”活动,“国门生物安全全民宣传教育”活动。
编辑: 李文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