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源头垃圾治理初见成效
地处渭河源头的甘肃省渭源县政府为改善水源地水质,动员干部群众参与河道垃圾清理。图为渭河五竹段清理现场。
【《环境与生活》杂志2015年3-4期合刊的“寻找中国好水”专题,刊发了《清水出源头 垃圾顺水流直击渭河源头“堆粪门”》的调查采访报道,反映了甘肃省渭源县渭河源头莲峰河的垃圾污染问题,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渭源县委和县政府会同环保等部门,迅速组织力量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环境与生活》杂志近日得到一份甘肃省渭源县政府部门的《关于莲峰河污染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报告中详细说明了渭河源头莲峰河垃圾污染问题的整改措施和初步成果,并配上了整改后莲峰河道的现场照片。渭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祁小平和莲峰镇镇长万维对《环境与生活》杂志表示,媒体的报道督促我们高度重视环境治理特别是水污染问题,我们已经开始建立有关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下发了《环境保护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渭源县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检查评比办法》,开展了全县环境保护及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集中整治行动,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渭河源头之一莲峰河河道原来堆积的垃圾已经清除干净,河道变得整洁了。
《直击渭河源头“堆粪门”》的报道主要反映了当地两个问题,一是莲峰河河道垃圾堆积,影响渭河水质和当地百姓生活;二是莲峰镇集贸市场的拆迁改造工程引发了当地百姓和政府、开发商之间的冲突。两个问题互有关联,环境问题本身很容易发展为社会问题。
针对报道反映的情况,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祁小平和莲峰镇镇长万维介绍,自今年1月本刊记者实地调查采访后,县委县政府责成县环保、水务、住建及莲峰镇等部门对污染源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清理整治。3月初河流解冻后,镇政府筹资5万多元,组织人力,出动铲车、翻斗车等大型车辆,对莲峰河河道垃圾进行了清理、转运和填埋。同时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查处违法行为。祁小平和万维表示,目前莲峰河道堆积的垃圾已清理完毕,河道变干净了。
大型机械正在渭源县莲峰河路园镇三河口村段的河道作业,集中清除河道垃圾。
4月18日凌晨,渭源县通过其“渭源发布”的官方微博,就莲峰河河道水源污染的整改措施、整改效果和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向关注此事的公众做出回复。当天,县委书记吉秀还带领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实地查看了莲峰河、清源河河道垃圾综合治理情况。
“堆粪门”的报道之所以引发一些网友关注,是由于其河道遍布垃圾的图片令人震惊。那么经过初步治理后,河道的垃圾被运往了何处?据万维镇长介绍,莲峰镇已在人烟稀少的幸福村狼儿沟选定了临时垃圾填埋场(2014年底就已选定),在征求过当地群众意见,取得同意和共识后,镇里新铺设了一条通往临时垃圾填埋场的道路,全长3公里,清理出来的垃圾先运往狼儿沟就地填埋。但因条件所限,目前尚未采取更科学的无害化处理等措施。不过由于农村基本上不产生餐厨垃圾(即使有少量的也都喂了家禽家畜),所以渗沥液污染问题不严重。同时,镇政府计划在全镇陆续建造93个垃圾集中堆放设施,每个设施长5米、宽4米、高1.5米。据介绍,目前已建成了29个。祁小平还透露,能够解决全县长远问题的有关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待项目审批后实施。
记者还了解到,报道中提到的集贸市场内堆积的大粪也已清理完毕。至于解决民众如厕问题,万镇长表示要进行扩建,“不能让乡邻骂我父母。”
清理整治后的莲峰河河道
2015年1月中旬,《环境与生活》记者拍摄的遍布垃圾的莲峰河河道。
另据透露,莲峰镇及全县此次地毯式的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除了为回应媒体监督,更是为了实现渭源县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的目标。2012年4月,该县被列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是甘肃省6个试点县之一。为此,渭源县实施了全民动员,要求做到“无卫生死角、无一片垃圾、无污水横流”。
《环境与生活》杂志同时也接到了当地群众的反馈。据渭源县莲峰镇农贸市场拆迁户反映,4月1日下午,仍然有人将河道里的部分垃圾运到了团结村村口的大深沟里,而不是前边提到的狼儿沟临时垃圾场。也有部分垃圾在河道里被就地挖坑填埋,有的填埋垃圾已被河水冲了出来。还反映学校和市场的生活垃圾、厕所粪便,也有直接用管道排入莲峰河的现象。
杂志社将当地群众反映的问题求证渭源县委宣传部,对方经过核实后答复说:河道目前没有发现新发生的挖坑填埋垃圾行为,现在河水冲出来的垃圾是过去填埋留下的,且当地政府也进行了收集处理;群众反映当时没有向狼儿沟处理垃圾情况属实,是由于路面改造未完成所致,现在已经不存在这种现象;学校的排污管道是雨水管道,厕所采用化粪池模式,定期进行清理,粪池没有溢出,也没有发现将粪便直接用管道排入莲峰河的现象。
据《人民日报》2012年4月的报道《渭河生态补偿开了个好头》,谈到陕西给渭河上游的甘肃定西、天水两市的跨省生态补偿,作为弥补两地为保护渭河上游付出的经济发展代价。陕西方面表态,甘肃交出合格的水,付出了代价,不补偿说不过去。
该报道的背景是,陕、甘两省沿渭六市一区于2011年12月在西安签订了《渭河流域环境保护城市联盟框架协议》,提出按水质目标考核并给予补偿,陕西拿出600万元补偿金,定西、天水两市各得300万元。按照双方协议,生态补偿金专项用于渭河流域污染治理、水源地生态建设、水质监测能力提升等工程和项目,不得用于平衡地方财力。杂志社向渭源县委宣传部祁小平求证生态补偿金是否仍在发放,得到了“还在补偿”这一肯定回答。
但有了解内情的人士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透露,反映渭河上游水质污染的报道出来之后,可能会影响到定西市生态补偿金的顺利领取。
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的西部农业县,用与东部发达地区市县相同的环保指标去要求渭源,显然不太现实,也不合情。当地主管部门能在环境治理上迅速付诸行动,正面回应媒体和网民,属难能可贵。希望如祁小平所言:建立长效机制,保护好当地的一河好水。同时基层政府部门也呼吁,为解决西部贫困欠发达地区的垃圾污染问题,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将乡镇垃圾处理工作纳入项目预算之中。
在适当时机,《环境与生活》记者将重返渭河源头,进行后续跟进报道。(渭源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