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公里!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今日成功合龙
昨晚,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合龙工程彻夜进行 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摄
羊城晚报讯记者黄珏、吴国颂报道:6月28日20时,随着两台桥面吊机缓慢提升,一段长约8.6米的中跨钢箱梁进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合龙口,这是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的最后一段钢箱梁,今日上午,该合龙段开焊,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成功合龙。
如今的伶仃洋上,青州航道桥“中国结”熠熠生辉,江海直达船航道桥“海豚”塔栩栩如生,九洲航道桥“风帆”塔扬帆矗立。从高空俯瞰,港珠澳大桥犹如长虹卧波、蛟龙出水,在云卷云舒的海天之间,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据介绍,随着大桥主体桥梁的顺利合龙,其他工程建设各方也正夙兴夜寐,其中,岛隧工程已沉放27节管节,已建隧道总长超过4700米,超过总长度的80%,另外,桥面铺装、交通工程等后续施工也将全面展开。
收尾
历时4年,造了百座“大桥”
昨日吊装的这段长约8.6米的钢箱梁,对于长达22.9公里的主体桥梁来说,只是200多块钢箱梁中最不起眼的一小段,但对于参与建设的标段企业来说,这意味着从2012年6月28日启动的主体桥梁土建工程正式收尾。“至今正好四年,比计划中要快一些。”港珠澳大桥工程管理部副部长景强感叹,从桩基、承台到桥梁、钢塔,再到斜拉索,每一个看似普通的建桥环节都在每一个细节创造奇迹。
港珠澳大桥建成前,在桥梁建造者眼中,超过100米的桥梁都是“大桥”,景强幽默地表示,港珠澳大桥的主体桥梁,每一个桥孔都是“大桥”,“短时间内要‘造上百座大桥’,不成为大师都难。”测量师杨磊在短短4年中各种测量工作超过千次,而在普通的桥梁建设中,测量工作则不过几十次。
难度
钢塔吊装,必须一次成功
昨晚吊装的钢箱梁是江海直达船航道桥的收官之作,与提前完成的九洲航道桥和青州航道桥相比,“超级海豚”吊装之难让广东长大公司“坚守”到最后,该公司第二分公司副总经理余立志表示,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不能用“熟能生巧”来形容,虽然各种吊装技术逐渐成熟,但每一次施工的风险和后果并没有变,余立志说,在海上施工4年多,仍对大海心存敬畏,因为气象状况无法人为掌控,“如果再叫我们去吊装个钢塔,压力并不会减小”。
据了解,为了“协调”伶仃洋特殊的海域环境,港珠澳大桥首次使用非通航孔桥采用埋置式承台,188个桥梁承台埋入深达十余米的海床面以下;桥梁主体工程近23公里的桥梁,首次大规模采用钢结构,用钢量达40多万吨;桥梁墩台、组合梁、钢箱梁、钢塔全部采用陆上预制,海上运输整体吊装。景强把港珠澳大桥比喻成一个“新生命”,要从根本上改变其“体质”,在其出生阶段就要“注重保养”,如打桩、焊接等标准提高至普通的几倍,为了延长寿命,使用加冰浇筑的混凝土,造价不菲的还氧钢筋等,最难得的是,在整个施工过程“没有反悔的机会”,如钢塔吊装,必须一次成功,如出现任何问题将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