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知名建筑师“变身”大学院长:建筑也是奏鸣曲
中新社香港7月8日电 题:港知名建筑师“变身”大学院长:建筑也是奏鸣曲
中新社记者 卢哲
“建筑师和老师的区别?哈哈,从头到尾好像都不一样。”知名华人建筑师师陈丙骅不久前刚上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建筑学院院长,这也是该校第一次由“非学者”担任该职,冀给学院带来新活力。
在香港元朗的锦绣花园,幽蓝湖畔有一座宁静的教堂——基督教宣道会锦绣堂,其白色简约的设计正是陈丙骅的手笔;在尖沙咀闹市,逾百年历史的圣公会圣安德烈教堂早前进行了建筑群复修,而负责统筹的亦是陈丙骅——此项工程于2006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还有九龙巴士总部办事处大楼、多个校园、博物馆……
实际上,生于美国的陈丙骅在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即已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颁发的奖项,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帮助岳父——知名建筑师黄振辉完成在港的公园发展工作,陈丙骅举家迁至香港。
“不过我广东话不行,识听不认讲”。陈丙骅8日在接受采访时用美式英语夹杂几句粤语单词打趣说道。
1992年,中大正筹建第一栋工程学大楼,陈丙骅的建筑师楼获邀参与投标。虽然最后未中标,但他的设计却得到当时中大建筑系的创系主任李灿辉的赏识,幷被邀作客席讲师。“从此我就爱上教学,一直以兼任形式,将业界经验带到学校,至今二十年。”
陈丙骅带给校园的是他的视野——用“入世”的眼光看建筑的发展。近年,陈丙骅的建筑作品遍布大中华地区,有教堂、别墅甚至厂房。“一般人只问建筑师两个问题,什么时候开始建,什么时候能建好。而内行一些的客户还会问建筑外貌、如何运作。”陈丙骅说,“我会告诉学生,香港的客户比较保守,如果设计理念是首创,他们会说‘嗯……还是不要啦’。而内地的客户则更喜欢创新,最好都盖出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
“当然,其实每个地方的建筑,都像奏鸣曲,总有背景音乐和主旋律,合唱队里不能每个人都做主唱,所以设计也要看周围的环境,这就是学生需要学习的。”
而建筑与教学的相通点,“建筑是看到一栋大楼慢慢盖起来,而教学是看到一个学生慢慢成长。”陈丙骅有一位90年代教过的学生,现已是建筑师楼里的管理层。“这成就感很有趣。”
在夏末,马上又要迎来新一批学生。陈丙骅说,投身建筑行业是份“辛苦工”。“无论何处的建筑学生,都以工作通宵达旦而闻名。一个好的建筑师,除了要有美术设计的能力,结构测量的技巧,对科技,社会及商业的触角,更重要的是,要乐观谦虚。”
陈丙骅说,建筑是艺术,每个学建筑的人都要负上使命:“能为大家设计生活环境是一种优势,你可以尽情发挥创意及影响力;但有优势亦有责任,就是对环境文化的保育与承传。不要单单追求走在‘最尖端’,更要向‘最恒久’挑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