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虚拟物品交易为幌子实施诈骗 6案11人获刑

10.04.2017  12:48

  买卖游戏虚拟物品正流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游戏的隐蔽性,以及玩家的广泛性和对游戏的沉迷心理,与玩家进行虚假交易,玩转各种套路,诈骗钱财。近日,城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一批网络诈骗案,6宗案件11名被告均以诈骗罪获刑。

   分工合作平分诈骗款

  由于游戏会分多个区,而一个游戏账号无法在所有的区通行,在部分案件中,几名被告人之间相互协作。有的专门负责物色“客户”,让“客户”加入QQ群,有的在QQ群里假扮客服和其他买家,相互配合,所骗得金额由参与人员平分。

  如2015年12月,专门负责“拉客”的施某甲见到汕头籍男子陈某在游戏的公众频道里发布了要收购游戏装备的信息,私信陈某让其加入一个由同伙施某乙经营的QQ群购买装备。陈某进了QQ群后,施某乙负责诱骗,最终骗得陈某人民币4740元,两人平分。

   一人分饰多角色行骗

  行骗人根据“客户”需要,扮演不同角色。有时伪装成客服,有时又伪装成交易中介。为了获取“客户”信任,往往还要准备几个小号,假装成其他买家,营造诚信资深卖家假象。

  如2015年9月韶关籍男子谢某某发布了求购信息后,施某乙私聊他,叫他加QQ群购买。之后,施某乙利用自己的几个QQ账号,假扮成其他买家,在群里说着交易成功相关事宜,并在群里发了相关截图,同时又假扮成客服进行对话。谢某某遂信以为真,按照“客服”的指示操作,最终共被骗去人民币4700元。

   虚构交易事实诱骗

  在取得“客户”的信任后,行骗人就要找理由骗“客户”给自己汇钱。对于想购买武器装备的“客户”,其实并没拥有相应武器装备,在谈妥“价格”(比如1000万游戏币)后,让对方到游戏的拍卖行拍下已被设置为相应“价格”的小物品。拍下后,购买人因迟迟没有收到武器而又找行骗人,这时以对方交易时没有截图等为借口,要求购买人往自己的支付宝账户汇款,作为补手续费的单子或是保证金等。购买人汇款后,行骗人继续以“备注不对”、“补单超时”等为借口,诱骗购买人汇款,直至对方发觉被骗,再把其踢出QQ群或是拉黑。

  如果“客户”想出售武器装备,行骗人便会伪装成交易中介,收取手续费或保证金后,以各种借口诱骗购买人往自己的支付宝账户汇钱。如2016年5月,广西籍男子陈某因想出售游戏武器装备,在其它玩家的推荐下,加了由唐某某伪装的物品交易中介QQ,按要求交了188元,待交易完成后再退还手续费。成功卖出游戏虚拟物品后,陈某要求退还手续费时,唐某某就对他说,因交手续费时系统出错找不到该账单。之后,以补手续费的单子、交信誉押金、延迟补单、生成退款验证码、交安全金等为由,让陈某陆续交钱。直至陈某被骗光了存款,找家人借钱,在家人的提醒下,才恍然大悟,发觉受骗。此时,他已经5次转账共人民币11440元。

   6案11被告获刑

  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2015年以来,6宗案件11名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单独或伙同他人利用某网络游戏,以出售或收购游戏装备、游戏金币为由,将被害人拉入其诈骗QQ群。伪装成客服及其他买家,骗取被害人信任,进行虚假交易,再以“交易失败”、“交易过程没截图”、“交易过程没备注”等借口,诱使被害人往他们控制的支付宝账户汇款,进行“买图补单”。通过该种手段实施诈骗共176起,骗取被害人钱财共人民币384325元。

  城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上述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网络游戏交易,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被害人款项,诈骗金额均达较大以上,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应依法予以惩处。根据各被告人的量刑情节,对该11名被告人分别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一年,至有期徒刑二年不等,并处罚金5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刑罚。

  法官说法▶▶

  妄图不劳而获终获刑

  网民被骗存聊天记录网面报警

  法官介绍,被公安机关抓获时,上述的11名被告人年纪最大的24岁,最小的才刚满16岁。有的被告人原本也有正当工作,但当他们发现这种轻松且来钱快的赚钱方式时,很快迷恋上,并以此谋生。

  如本在工厂打工的施某乙,因为和“发小”施某丙一同在网吧上网时,看到施某丙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轻轻松松骗得几百块钱,便来了兴趣,“虚心”向其讨教诈骗方式。“热心肠”的施某丙见施某戊没有工作,也介绍其到游戏中诈骗他人钱财。“仗义”的施某丙也不藏私,手把手地带着施某乙和施某戊开始网上诈骗,直到他们上手,能够独立实施诈骗。此时,施某乙干脆连工作也不要了,一心一意干起了诈骗。就这样,一个“传染”一个,靠诈骗谋生的方式就像瘟疫一样,在这群年轻人中蔓延开来,他们成天泡吧网上行骗,赚上网费用及生活费。

  人生没有不劳而获,或许他们逃过了辛苦工作,逃过了加班,但逃不过的是法律的惩罚。

  被告人侵害的对象,是和他们一样痴迷于网络游戏的网民。他们善于利用游戏者精神上的空虚,游戏成瘾,迫切想在虚拟世界出人头地,填补内心空白的心理,用优惠的虚假买卖条件吸引网络痴迷者与自己联系,一步步实施诱骗。

  法官提醒,一方面,游戏只能作为休闲娱乐,切不可过分沉迷,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管;另一方面,网友特别是网游玩家,在游戏过程中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切莫轻信网页上弹出的或是在游戏公众频道里发布的买卖信息,对其他网友推荐的信息也要谨慎求证。不管任何物品,都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一旦发现被骗,应及时要求银行及游戏公司冻结财物,及时保存与行骗人之间的聊天记录、诈骗信息发生的网页、游戏界面截屏等相关证据,持相关证据到就近的派出所或直接拨打110报警。

编辑: 黄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