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18日《广州日报》A2版:“科技公益大讲坛”火爆开讲

18.04.2016  19:08
“AlphaGo”并不可怕,人工智能优于人类的地方在于机器可以将事情做得更加精细和准确,而人类较人工智能优越的地方在于人类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可以让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大数据以后可能会像水、电、和高速公路一样,成为基本的基础设施。——赵淦森

广州日报讯 (记者徐静)4月16日晚,由本报主办的“科技公益大讲坛”首讲顺利举行。华南师范大学大数据“大咖”赵淦森教授作题为《大数据:遇见与预见》的专题报告,深入浅出地阐释大数据的内涵和最新发展。在他看来,未来大数据、云计算将会成为基本的城市基础设施科技,核心是挖掘隐藏价值,业务创新价值。“科技公益大讲坛”是国内首个以“科技公益”为概念的城市大讲坛。

外地听众赶来听讲座

“科技公益大讲坛”由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每月一讲。讲坛将科技和公益相结合,在全国率先打造“科技公益”新概念,进行高端科普的同时,提倡新型公益理念。

当晚的活动极为火爆,因座位有限,不少人站着听完全场讲座。既是对大数据话题的关注,也是对数据“大咖”赵淦森教授作报告的期待,有铁杆粉丝在讲坛开始前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现场,甚至还有从东莞甚至汕头专程赶来。“自己对大数据感兴趣,从外地赶来听也值得。”一位从汕头市前来参加讲座的观众说。还有一位身怀六甲的女士在丈夫陪伴下来听讲座,她坦言是用科技报告的形式进行胎教。

记者注意到,参加讲坛的观众既有高校老师学生,也有对大数据感兴趣的社会人士,甚至还有不少数据行业从业者,他们在互动环节提的问题也极具针对性。此外,观众的年龄结构也极为多元,既有耄耋老人,也有中小学生,“多元的观众组成正是我们所乐见的,这也是讲坛进行科普的初心所在。”活动负责人说。

“科技公益大讲坛”致力于让公益元素全方位覆盖讲坛内容。主办方介绍说,要让出席讲坛的听众“听讲就是在做公益”,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参与公益带来的满足感。果不其然,听众不仅关心大数据,也对科技公益的概念颇感兴趣。多位听众就向工作人员询问是否能通过捐书等方式参加公益活动,更有人直接把书带到现场。观众对公益的热心,也让主办方深受鼓舞。他们表示,接下来将陆续推出有特色的公益项目和公益方式,进一步丰富讲坛的公益性特色。

赵淦森:大数据在未来是最基本的基础设施

大数据核心:挖掘隐藏价值

“开始人们希望每张桌子都有一台电脑,后来电脑多了,人们就开始希望能把电脑连起来,于是有了互联网。”赵淦森说,互联网时代只是互联互通,此后发展的万维网则实现了信息整合。现在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则让人类进入新时代。

在他看来,大数据是科学发现的新方法。人们习惯于实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科学,那么现在就要习惯进入数据科学。“大数据最核心的是挖掘隐藏价值,业务创新价值”。

刚刚过去的谷歌“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石进行的人机大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赵淦森认为,“AlphaGo”并不可怕,人工智能优于人类的地方在于机器可以将事情做得更加精细和准确,而人类较人工智能优越的地方在于人类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可以让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

他举例说,我们要教会机器人学打伞,一般而言需教会它什么时候打,在什么场合打,雨下多大的时候打等,但实现过程太复杂。需要换一个角度思考,可以教它当别人打伞的时候它就打伞,这样就大大简化了程序。“当然不排除出错的可能,比如太阳太大的时候它也会跟着某些女同胞打伞。”

大数据将改变现有产业

对未来世界,赵淦森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未来的世界是智慧空间+智慧人类,通过人脑+芯片、神经+传感器等方式呈现。

大数据不但会改变现有产业,还会创造新业态。“能不能有一天可以实现地铁超市,就是我想买什么东西,我拍一下照片,‘嗖’一下,回家的时候东西就送到家了。比如我要买可乐,我要买水果,给食物拍一下照,回来就能看见东西在家门口。”

赵淦森对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未来充满信心。电话从发明到普及用了100多年,电脑发明到普及用了几十年,但智能手机普及、微信普及的时间大大缩短,“我对未来比较乐观,我相信大数据在三到五年内,国人就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和做法。”

如今,大数据话题炙手可热。不过赵淦森对大数据将在未来生活扮演的角色明确:大数据以后可能会像水、电和高速公路一样,成为基本的基础设施。“以后家庭装修的时候,除了水电煤气电视等传统项目,人们也会问大数据和云计算是否接通。”

相关链接: http://gzdaily.dayoo.com/new/jtszb_html/gzrb/html/2016-04/18/content_4_2.htm

作者/通讯员:徐静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