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牵手微医 引入互联网打造纵向医联体样板

31.05.2017  11:54

    近日,全国首家中医医联体在广州成立。该医联体由广东省中医院牵头,微医提供平台支撑,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成为首批签约成员,后期成员将覆盖全国120多家基层中医医疗机构。

    广东省中医院系我国规模最大的中医医院,微医系我国领先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双方的这次强强合作,引起了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其开创的互联网+中医医联体模式也成为行业讨论热点。

    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并要求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各地要在6月底前制定本区域医联体建设方案。

    我国医联体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医疗集团、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但整体上可以分为纵向、横向两种医联体模式,其中前者最为常见,通常由三级公立医院牵头,自上而下发起,实现医疗资源纵向流通。

    一直以来,信息无法实现共享、患者健康档案不连续、上下级利益分配缺乏联动机制等问题,阻碍着医联体工作的推进。随着医联体进行全面试点,如何快速组建纵向模式的医联体,并打破传统医联体的诸多局限,成为三甲医院普遍面临的新课题。

    广东省中医院快速响应政策,率先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纵向模式中医医联体。该医联体将重点围绕远程会诊中心、培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检验诊断中心、转运中心等项目的共建,通过微医硬件、软件、平台、服务和医疗互联网能力的应用,实现上下间数据互通、在线协作,促进资源纵向流动,将专家、技术、管理、中医文化全面下沉,助力基层能力快速提升,从而实现老百姓“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

    “我们将在医联体内实现数字连通,与各医院的病室、电子病例、体检、检验、影像、超声等自动进行技术对接,实现信息、资源、技术等方面的共享。”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对记者表示,他希望通过该中医医联体的建设,能让患者、医院、医生三方同时获益。

    对于患者,可使用医联体平台在线匹配功能,精准找到对症专家,并通过在线复诊、远程会诊,享受足不出户看专家的服务,节省大量就医的成本。

    对于医院,可突破医院围墙,延伸服务半径,获得更多对症病人,同时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学科能力,进而实现中医的更好传承。

    对于医生,通过学科共建、远程会诊、师带徒培训等方式,获得服务效率、技能水平及个人价值的多重提升。

    陈达灿院长进一步表示,他更希望互联网中医医联体在治未病、慢病防治、健康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形成功能互补的预防治疗康复一体的这样一个服务模式,以此可以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逐步实现医联体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目标。

    在首家中医医联体成立当天,深圳居民张女士成为平台的首个受益者。她通过深圳宝安区凯旋社康中心发起远程会诊,几分钟内就得到了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和广东省中医院专家的联合会诊。日后,包括率先加入医联体的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在内的全国各地中医院均可发起便捷的远程协作请求,有效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以上服务均基于微医搭建的医联体子系统进行,包括远程诊疗、远程会诊、远程转诊、远程培训、云病历、云检查检验和支付结算系统。医疗资源除了来源于医联体内,还包括微医平台上的全国2400多家重点医院、28万专家和7300组专家团队。

    “通过七年发展,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线上线下运营能力。”微医董事长兼CEO廖杰远表示,微医将全面开放自身资源、系统和运营优势,助力中医医联体实现“五联”,即数据联、能力联、服务联、支付联和供应联,进而帮助各成员单位持续提升患者导入、学科建设、品牌塑造等综合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微医此前就已经与广东省中医院进行了多次合作。微医首先为广东省中医院提供预约挂号服务,服务量已经超过300万人次。在今年1月7日举行的广州互联网医院上线发布会上,双方又在共建名医会诊中心、名医手术中心等方面开展合作。

    这次全国首家中医医联体的成立,并充分引入互联网的连接和运营能力,或能为我国的医联体建设带来一些借鉴。在我国,具有专科优势的医院不在少数,均有望借鉴纵向的互联网医联体模式,将自身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医联体单位,实现区域联动,推进分级诊疗落地。

编辑: 林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