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壮士宋学义:感染后代参军卫国

29.08.2015  09:41

宋学义(前排右三)接受表彰(资料照片)。

74年前,在三面绝壁,一面迎敌的河北易县狼牙山顶峰棋盘坨,面对紧逼上来的日军,弹尽粮绝的“狼牙山五壮士”摔断枪支,英勇跳崖,上演了一场壮怀激烈的英雄大剧。五壮士中,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宋学义因伤势较重,转业后回到河南老家——沁阳市北孔村,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一直到1971年去世。

狼牙山战斗事迹,我没听他在家说过。后来我到云南当兵,有一年他去部队看我,在部队的要求下,听到他做的事迹报告,才知道父亲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的二儿子宋福保说,父亲艰苦朴素、不喜张扬、勤奋热心等品质,对家里子女有着无形的影响。

受宋学义的影响,宋家有一种军旅情结,参军的特别多。宋福保兄弟姐妹有6个参过军,现在家里的下一代又有5个参军,有的现在还在部队服役。

宋福保说,虽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但父亲的腰部受重伤,第二天被送往野战部队医院进行治疗。

宋学义伤愈出院后,与葛振林一起获得由聂荣臻颁发的奖章,从此“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也广为传颂。之后,俩人被送往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学习。1943年,宋学义因伤病提前离校,调河北省满城县县大队任副连长,在一次战斗中再次摔伤了腰部,二次住院治疗。因伤病的缘故,1944年宋学义离开部队,转业到河北易县北管头村落户,任村农会主席。第二年,他与村里的姑娘李桂荣结婚。

1947年7月,得知家乡解放,宋学义带妻子回到了阔别8年的北孔村。回到老家的宋学义始终没有透露自己就是狼牙山壮士,直到1951年沁阳县在残废军人名册中发现宋学义的名字,才在北孔村寻访到他。

北孔村地处沁河南岸大堤的堤窝里,当时外号“百苦村”。一到夏秋汛期,河水就通过地下渗到堤外,地里汪洋一片。洪水退了,到处还是洇地皮水,一锨一个小水坑。井里的水都是苦的,收秋种麦以后,地里泛盐碱白茫茫一片。

回乡后担任村农会主任、政治主任的宋学义带领全村人开始挖河排涝。暴雨天,宋学义观察水流流向,做记号,找人绘制排涝河渠图,大会动员、小会讲解、个别谈心,聘请技术人员作报告,向县里申请来了1万斤救济粮作为工程补助。

开工时,宋学义带头跳进结冰的水里,挥动钢锹……休息时分,人们找到躲到小庙痛苦呻吟的宋学义,发现他的腰部戴着特制的腰卡。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宋学义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那次跳崖摔伤后,宋学义不得不长期戴着腰卡减缓痛苦。

到1959年,宋学义带领北孔村群众共开挖了南北3条排涝河,东西1条灌溉河,每条都是宽5米,长1000~2000米。随着广利总干渠的开掘,北孔乃至全沁南的水涝灾害基本得到控制。北孔村的粮食产量,也从亩产百十斤,提高到七百多斤。

1960年起宋学义任北孔村党支部书记,领导北孔人打机井,调整水渠,规划道路,平整土地,发展养猪业,建立农机站,筹资办电,兴办福利事业……

宋学义积劳成疾,1971年6月26日在郑州逝世,遗体安葬在沁阳烈士陵园。

宋学义虽然已经去世40多年了,但当地的乡亲们并没有忘记他。如今,在沁阳市北孔村,有一间旧泥瓦房,大门上面挂着一个牌子,上书“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学义故居”。为了纪念他,2011年,沁阳市将宋学义家乡的乡镇中学命名为宋学义中学。

每逢清明节,学生都为宋学义扫墓,瞻仰宋学义故居。今年,一部以宋学义的故事为原型、名为《勋章》的电影正在制作中,“狼牙山五壮士”英雄群体事迹展厅也正在宋学义中学紧张施工。

重温历史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过去,更好地走向未来。”宋学义的二儿子宋福保说,作为英雄的后代,不但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勇于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更要教育好下一代,把这种精神继承下来,传承下去。(记者 潘志贤)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