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内外看中国为何如此有别?

22.04.2016  00:24

    “你的《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一书写得好啊,欧洲的情形一步步应验了书中判断”。说这句话的先生,大前年在《光明日报》举办的《海殇》一书座谈会上还大批特批说“中国问题重重,有什么资格评判欧洲”。

    为何三年功夫,这位先生的看法判若两人呢?根子不在他对欧洲的看法变了,而是对中国的看法变了。以平和的中国观看欧洲,就会正视今日之欧洲,而非羡慕往日之欧洲。

    更一般说来,中国人的西方观其实是其中国观的折射。凡是认为中国行的,看西方就不那么迷信;凡是认为中国不行的,看西方往往看到希望、光彩的一面而不及其余。反过来,错误的西方观,也塑造错误的中国观。笔者曾在《环球时报》撰文分析这一现象原因:对西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果,不知其因;只知其正,不知其反。还是应了那句古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中国之怪现状,让老外都觉得纳闷。提出“历史的终结”而名噪一时的美国日裔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四年前在中国与世界论坛上,很困惑地向与会者说: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国家治理得如此成功,而其精英却认为自己做错了。

    内外看中国为什么如此有别?

    首先要搞清楚,内外有别表现在哪儿?

    表现之一,国人谨慎而外人乐观。中国好比是大半杯水,国人看到空的,外人看到满的。在中国人眼里,中国问题多多:雾霾重重、经济下行、诚信危机……;在国外人眼里,中国已是超级大国,与美国平起平坐了。甚至几年前过半数美国人都以为中国经济总量早就超越美国了。

    表现之二,国人看细节而外人看整体。魔鬼在细节里。本是西方一句谚语,如今轮到中国人头上。于是出现,讲中国故事,怎么国人有故事而无中国,倒是老外有中国却没故事?当然,老外的中国,也是想象的中国,时而“中国威胁”,时而“中国崩溃”,按照需要以自身参照系建构其中国观的。

    究其原因,正如三句古话所言,不外乎三种可能:

    一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中国太复杂,身份多重,变化太快,让人捉摸不透。国人感受的是发展中国家,侧重存量,人均GDP;外人感觉的是新兴大国,侧重增量,综合国力。这是一枚银币的两面。

    二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国人太深在其中,往往被雾霾蒙住了眼睛。总觉得中国问题多多。不只是身在中国,更是身在发展过程,无法预知结果;身在问题中,无法确认答案。

    三是旁观者清?中国的影响力,在国外更能体会,所谓“一出国就爱国”。尤其是英国等欧洲过来人,看中国从对比、从趋势看,比国人更对中国有信心。中国既是山水画,也是油画,有想象才悟其奥妙,有距离看才显其壮观。“一带一路”的内外感知差异,就是如此。

    这三种可能各有道理,问题的关键取决于如何看中国问题。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