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最大心愿:“人人少点产生垃圾,做好垃圾分类!”
■番禺环卫工贺龙义将厨余垃圾拉到收运车旁,准备收运后送到肥料厂。
提高垃圾回收率、变废为宝用沼气发电,番禺使出浑身解数进行垃圾处理,但面对日益增多的垃圾仍需你的支持!
随着广州人口的上涨,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加,“垃圾围城”已经不是危言耸听了。8月,广州全市日均生活垃圾处理量接近2万吨,“垃圾围城”形势严峻。
2015年以来,番禺区通过开展“清洁番禺”、建设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创建星级卫生村等活动,使包括火烧岗垃圾填埋场在内的全区环境卫生得到持续改善。但火烧岗这个日均填埋量为2500吨的垃圾填埋场, 每天面对如山的垃圾也不堪重负了。有一线环卫工人吐露心声,呼吁每个人从日常生活开始,少产生垃圾并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从源头减少垃圾产量。
一名环卫工每天要扫出七八桶垃圾
今年53岁的谭遇贞负责番禺桥南街道路的保洁工作,在很多人还在睡梦中时,她就已经上班了。“每天凌晨4点半上早班,天还没亮就开始扫大街,扫完就装桶,上午7点半下班。中午12点再扫一次,下午5点下班。”
谭遇贞告诉记者,路面上最多的是生活垃圾,例如胶袋、快餐盒,此外是余泥、树叶等。每天,她要清扫出七八桶垃圾,这些垃圾进入垃圾分选点,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像谭遇贞一样的环卫工人在番禺全区有3600多人,他们保障着城市的干净卫生。
环境变得干净了,居民也能感觉心情舒畅。朱大叔和老伴李阿姨住在番禺区桥南街番奥社区,习惯每天早起在小区内散散步,那时环卫工人已经将小区的路面打扫干净。朱大叔家距离小区的垃圾分选点不到一分钟的路程,他们每天丢两次垃圾,一次一袋,大多是厨余垃圾。“虽然垃圾分选点离我们家不远,但清理得及时,也不觉得有臭味。”李阿姨说,看到环卫工人每天要打扫这么多垃圾挺辛苦的,所以他们很自觉做好垃圾分类,还自己拿到选分点去。
分拣员一天要分出240斤厨余垃圾
44岁的贵州人刘朝顺是番奥社区垃圾分选点的一名垃圾分拣员,他和另外5名分拣员一起,负责将收集来的垃圾进行分类。
刘朝顺做垃圾分拣工作已经有两年多,有的工友分拣时会戴上手套,他则习惯了直接用手进行分拣。“戴手套干活慢,(垃圾)袋子不好撕开。由于不戴手套,分拣时会被针、玻璃、铁钉扎伤,不过都是小问题,用胶布缠一下就继续分。”刘朝顺说,很多居民分类做得不好,大部分还是要靠他们来分,每天可以分出三四桶厨余垃圾,大约240斤。
据介绍,桥南街每200户居民配一名分拣员,整条街一天可分拣出3吨厨余垃圾,其中,每十斤垃圾可以分出两斤厨余垃圾,分拣率达到20%,而整个番禺区通过促进居民前端分类及加强二次分类效果,减少原生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填埋,日处理厨余垃圾达到20余吨。
收运车一天跑30多个收运点装40桶垃圾
湖南人贺龙义来番禺有10年时间,从事餐厨垃圾的收运有两年时间。每天上午、傍晚两个时间,他跟着收运车来到垃圾分选点,将分类出来的厨余垃圾收运到肥料厂。在收运车前,贺龙义拉起满满一桶厨余垃圾,将垃圾桶放到固定位置,再由收运车启动吊机,将厨余垃圾倒进车里。贺龙义每天开着收运车在30多个收运点之间跑,一车装上40桶厨余垃圾,将其运送到肥料厂,这些厨余垃圾将用于生产肥料。
在番禺区一些垃圾分拣点站还设置了餐厨机,厨余垃圾在分拣点直接变肥料,达到垃圾减量的目的。其他不能回收的垃圾,则运送到火烧岗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
据了解,番禺区垃圾收运模式是“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16个街镇有5个实行自建队伍进行垃圾收运,其他实行社会化承包。在车辆管理上,统一置换压缩式运输车86辆,统一涂装标识并全部加装全球定位系统,建立收运监控平台实施轨迹管理,减少垃圾运送过程撒漏的二次污染。
困境
每日进场垃圾达2500吨
火烧岗填埋场超负荷运行
在火烧岗垃圾填埋场的大型家具回收处理中心,工人们正把沙发、床垫等拆开进行回收。“一个人每天要拆150公斤沙发,把能用的木材拆出来再利用,达到垃圾减量的目的。其他布料之类没用的材料,进入到填埋场去。”沙发组工人何昊告诉记者。
床垫组工人凌卫生说,废旧床垫的处理量非常大,日均收到七八车。原来每位工人每天只能拆12-15张床垫,为了提高效率,从原来的刀片撬开钉子,改为了手提砂轮机拆卸,现在全组人每天可以拆100多张。
“这些床垫是从各街镇收集后送过来的,由于拆卸成本大,拆一张要十几元,而外面回收一张只收8元,因此没有人愿意回收。现在由政府承担起这个责任,也是为了达到垃圾减量的目的。”火烧岗填埋场拆解中心副主任张忠说。
据了解,目前火烧岗垃圾填埋场是番禺区唯一的垃圾处理场所,1990年正式投入使用时,日填埋量300吨以下。2013年扩容面积约10万平方米,设计日填埋量1800吨。目前每日进场垃圾达2500吨。
火烧岗填埋场早已超负荷运行,填埋作业、污染物控制、填埋气全面收集比较困难,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街坊们都希望其能早日封场。
应对
产生的沼气每天可发电3.8万度 足够提供给1000多个家庭使用
为了解决火烧岗垃圾填埋场目前面临的困境,番禺区相关部门想了多种办法,进行了一些创新。为了使填埋场臭气减量,2013年,政府引入企业在填埋场钻取了138口沼气竖井,铺设了导气管,建成了填埋沼气收集和发电厂。如今,这里每天有4.8万立方的填埋气被消除掉,这些垃圾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每日可以发电3.8万度,足够提供给1000户家庭使用这些电量。
“2013年刚进场时,我们真是两个手指塞住鼻孔进来的,太臭啦!现在每天消除了这么多沼气,周边的空气污染明显没有以前那么臭了。”沼气发电厂的负责人老严说,这个建在垃圾堆上的发电厂有14名工作人员,在车间里有2个小组轮流值班,进行机组保养和应急处理。另外负责“巡山”的也分成2个小组,每日早午晚,他们要在垃圾山上巡查3次,检查气管的安全,防止气体泄漏。
目前垃圾山的填埋气收集、处理率达到了65%,这个比率还在逐渐提高,通过加强沼气收集密度,实施装机扩容多一倍,希望未来能实现全面消除臭气。
呼吁
少产生垃圾,做好垃圾分类
1987年出生的环卫人员周健峰是番禺沙湾人,一年多前开始负责桥南街的保洁工作,见证着每一天垃圾的产生、分类、收运和处理过程。
“不干这一行不知道垃圾分类的意义。”周健峰说,很多人不知道垃圾需要花钱处理,而且很贵,很多小区的物业管理费2/3就投入到了垃圾经费中。他估算,一吨垃圾去到火烧岗的处理费是大约300元,如果去到南沙大岗则要更贵了。“我呼吁每个市民日常都注意,少点产生垃圾,做好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周健峰说,少产生垃圾,是保护环境的关键,也是环卫工人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