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七市现"超少子化" 少年人口占比负增长

06.11.2015  13:01
原标题:珠三角七市现"超少子化" 少年人口占比负增长

  最近,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这意味着中国人口政策一个大调整。

  记者比较第六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简称五普和六普)发现,珠三角九市十年间总人口增加了1300万,但0-14岁的少年儿童人口不增反降,减少了近2.6万。

  五普时,珠三角地区0-14岁人口占比为16.05%,到六普时仅为12.22%。根据人口学统计标准,这属于超少子化。就各市来说,其中7个属于超少子化,1市为严重少子化,仅肇庆一市没少子化。

   八市少年人口占比负增长

  六普相较于五普,珠三角地区0-14岁少年儿童人口,仅东莞、深圳、惠州出现了正增长,其余6市均为负增长。珠三角地区总人口在十年间增加了1300万,但0-14岁年龄的人口减少了近2.6万名。

  深圳、东莞属于典型的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倒挂的地区。在五普时,第一代民工的孩子主要留在老家,而六普时第二代民工在这里娶妻生子,这导致当地0-14岁年龄人口正增长。

  不过,就少年儿童人口占比来说,珠三角地区仅深圳一地略增,而且该市原有少年人口占比就很低,不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余8市,少年儿童人口占比全部负增长,其中7市降幅超两成。

  人口学上,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现象,称为少子化,其主要表现是0-14岁人口占比急剧下降。根据人口学统计标准,一个社会0至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属于超少子化;15%-18%,为严重少子化,18%-20%,为少子化。

  参照这一标准,五普时仅深圳、东莞为超少子化,广州、珠海、佛山、中山为严重少子化,江门、肇庆、惠州三地无少子化。而六普时珠三角7市为超少子化,1市为严重少子化,仅肇庆没少子化。

   六市家庭规模“2”时代

  “一大家子,是父母那辈的事,我1个叔叔、1个姑姑、3个舅舅、2个小姨。”在深圳工作了十多年的王练说,“而我跟我爱人是双独,我女儿没有1个亲叔叔、亲姑姑、亲舅舅、亲小姨。

  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六普相较于五普,珠三角地区平均家庭规模锐减,由五普时的3.27人/户降至六普的2.61人/户,降幅达两成。

  五普时,仅深圳一地平均家庭规模小于3,其余8市均高于3。其中,家庭规模最大的惠州达3.85人/户。但到了六普时,珠三角有六市平均家庭规模小于3了。

  具体来说,除了肇庆、江门、惠州外均进入“2”时代。其中深圳家庭规模最小,只有2.11人/户,其次为东莞2.19人/户。整个珠三角地区平均家庭规模由五普时的3.27人/户降至2.61人/户。

  六普相较于五普,珠三角地区九市平均家庭规模全部缩小。其中东莞的降幅最大,达三成,由五普时3.15人/户降至六普时的2.19人/户。中山也比较突出,降幅达25%,由五普时的3.62人/户降至2.68人/户。

  今年稍早前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也指出,中国家庭形态正经历很多深刻变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单人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不断地涌现。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承担着儿童抚育、老人供养等功能。家庭规模的变动,直接影响其功能的发挥。而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多样化带来的系列挑战,需要全社会予以关注和支持。(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