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珠三角城镇化需注重传承岭南文化
南方日报5月17日A05版讯 (记者 盛正挺)珠三角的特色城镇化之路,该怎么走?5月16日,由南方日报社和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岭南文化视野下的新型城镇化”研讨活动,在西樵山下举行。“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 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王世福,中山大学教授、高级城市规划师袁奇峰,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所长庄伟光等与会专家认为,以岭南文化为主题引领,建设特色城镇;并迎合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潮流,聚集形成新经济动力,可由此探索出“产城人融合,留得住岭南乡愁”的广东特色路径。
岭南文化是广东人的“乡愁”
“乡愁代表了我们对家乡的热爱,这个理念提得很好。每次一到广东、福建,我就感觉特别亲切。”刘太格表示,现代和传统是“无缝延续”的,新型城镇应是历史演化过程的新阶段,因此,在城镇化的现代建筑中要融入传统文化。
对于新型城镇化,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景。在16日的研讨会上,来自新加坡的刘太格对“岭南文化”,对中国有“乡愁”表示“羡慕”。
王世福提到,新型城市化不仅仅是人口的空间集中和城市的增长过程,更是城市社会关系发生转变的过程,“要打造能凝聚市民的认同感、自豪感与归宿感的家园城市”。
今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文化传承”正式被列为构成新型城镇化“中国特色”的一个战略性要素。对珠三角来说,就是要传承岭南文化。
“西樵山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岭南乡愁的起点。”南方日报社总编辑王更辉表示,以西樵山为核心的南海西部片区对文化传承的探索,对珠三角各城市乃至全省,都有样本研究价值。
以新经济动力驱动新一轮城镇化
16日研讨会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也成为专家学者热议的关键词。
“岭南文化是城镇化的特色与性格,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形成的新经济则是新一轮城镇化的驱动力。”就此,袁奇峰认为,以往粗放的发展方式已无法支持新型城镇化。他建议,南海要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和创新工业;同时,基于本身现有的生态农业基础,可探索“一三联动”,即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发展新型的乡村休闲度假产业。
西樵山及南海区,成为了16日研讨的焦点。近几年来,该区致力于探索“文化主题引领,产业驱动,产城人融合”的发展路径。在西樵山脚下,一方面规划建设包含听音湖、官山人家等在内的“佛山文旅街”,建设岭南建筑群落;另一方面,接连引进新能源汽车、培育电子商务及引入联动U谷产业园区等新经济元素,形成城镇化的新动力。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佛山和南海在产业发展和城市运营中传承和绽放岭南文化,这种城镇化新模式对省内其他城市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