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如何 避免失败失效?

21.05.2015  18:54

本报报道,5月18日晚上7时许,虎门金龙路旁的一栋宿舍楼发生一宗悲剧。今年12岁、已读五年级的女孩程某某,在家偷玩父亲手机,并用手机银行转账1000元用来购买游戏币,父亲发现后对其打骂。程某某随后走出家门,爬上对面宿舍楼,从天台跳下身亡。

这一悲剧发生的表面起因是孩子玩网络游戏,而且乱花钱买游戏币,直接原因是家长发现问题后与孩子沟通方式不当。但是,在表面和直接原因之外,暴露出来的更大的问题是,当下一些孩子并没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根据青少年研究专家观察,不少孩子自杀时只是想发泄或逃避,其并不清楚自杀行为的真正后果,并不确切地知道“死”到底意味着什么。

然而,女孩就读学校的校长回应称,校方一直重视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问题是,既然一直很重视,为什么惨剧还是发生了?也许有人会说,单独个案并不能说明学校生命教育之缺失,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至少在这个个案中,校方的安全教育是失效的。而且,未成年学生自杀常见诸媒体也说明,虎门女生跳楼事件并非孤例。据称,国内未成年人自杀呈现低龄化趋势,这一严重的现实将促使舆论不再仅仅关注如何弥补生命教育缺失,而是将视野扩展至如何避免生命教育失败、失效。

就一些学校生命教育现象观察不难发现,不少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更偏重“安全”隐患的提醒和防范方面,而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本身涉及较少。其次,安全教育大多以“主题班会”、“安全教育大课”等形式进行,单一,模式化的安全技能灌输,不免使生命教育显得陈旧而刻板。

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但目前,只是一些省市系统性地开展了生命教育教学实践、教材编制等活动,全国范围内的安全教育仍然处于简单化操作阶段,如何使生命教育更有效,仍然是学校、家长和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那么,如何使针对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更有效呢?首先,最重要的还是应进一步改进学校的生命教育,比如,通过多学科渗透、丰富形式等增强生命教育的渗透力。其次,可以考虑建立针对青少年的社会化生命教育新机制,比如,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形式,让有专门心理学、教育学训练的社工参与操作学校的生命教育。一方面,这些社工“知心姐姐”“知心哥哥”应该更清楚怎样以未成年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向其传输正确的生命观;另一方面,社工也可以将其工作触角延伸至学生家长,让他们在日常中加强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从而和学校一起完成生命教育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