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商品电商化为何难成大气候?
东莞时间网讯 《南方日报》报道,O2O模式正在东莞遍地开花。各大便利店企业与知名生鲜电商频频牵手,使本土生鲜电商不断尝试到O2O模式真正落地。电商的扩张不仅需要线上的流量,更需要线下的实体来支撑体验和推广。
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所有零售业几乎都陷入了难以招架的地步,不过,与市民日常生活关联度较高的生鲜类商品却成为抵抗力最顽强目前看也最难以电商化售卖的另类商品。尽管国内不少公司因为高看这一区块所蕴含的商机而努力开掘,但从近年来的成效来看,生鲜电商想抛开超市和便利店单干,建立独立的电商平台,似乎还不具备可能性。那么,生鲜商品电商化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国内不少学者以美国生鲜商品电商的成功来对比论证中国生鲜电商面临的困局,从而得出中国生鲜电商化的制约因素。比如,美国FreshDirect和Farmigo,就是生鲜食品成功的电商。在他们看来,无论是FreshDirect,还是Farmigo,都建设了庞大的国内仓储和物流网络,这保证了生鲜食品的及时送达,使生鲜商品实现了保鲜保质,而目前中国的生鲜商品电商们仓储能力不足,同时又没有自己物流难以保证及时的递送。同时,美国生鲜类商品早已实现了包装化和标准化,有些甚至达到品牌化的高度,而这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生鲜商品的品质如一,而中国目前的生鲜商品还没有实现普遍的包装化,至于标准化和品牌化更是难以企及,正是因为包装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不足,很可能让卖家和买家产生生鲜商品的品质纠纷,无法让顾客生成信任和放心的消费体验。
生鲜商品电商售卖受限于物流递送速度而难以保鲜,受限于生鲜商品包装化标准化品牌化程度过低而难以保质保量,这正是中国生鲜商品电商化售卖难成大气候的原因。近年来,为了化解这些制约因素,某些生鲜商品电商正尝试O2O模式,即线上下订单而由线下实体店送货。不过,生鲜商品电商的O2O模式,其实只是部分解决了问题,还不具备替代超市和农贸市场的生鲜商品售卖的竞争力,生鲜商品完全电商化,仅仅指望O2O模式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好的趋势是,目前,大资本已经高调进入生鲜商品的电商化板块,由于资本实力雄厚,他们前期介入生鲜商品生产环节的可能性在增高,某些农牧渔产品实现包装化标准化品牌化正处于现在进行时。而更重要的是,在物流业竞争充分的情况下,当下如顺丰这样的快递公司已经打出同日到达的旗号,物流业的大提速,也为生鲜商品电商化售卖的普及化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