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圈“提质瘦身”——解码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广州的“大机遇”
4月25日,广东省对外正式发布《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4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中,直接提到广州的有156次,直接提出“支持广州”的事项超24次,包括支持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国家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
《规划纲要》再次明确了广州的“核心引擎”“综合交通枢纽”定位,并首次正式提出建设“广州创新合作区”“争取纳入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世界海洋创新发展之都”等广州新目标。
《规划纲要》对广州都市圈也有最新的定义,到底有何意味?
专家详解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新变化
首次将安全保障列入主要指标
《规划纲要》将广东省发展目标聚焦在10个“新”: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创新强省建设取得新突破、现代产业竞争力赢得新优势……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包括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等五个方面20项定量指标。其中,“十四五”期间广东GDP年均增长设定为5.0%左右,并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4万亿元。
对于这一指标的设立,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黄恕明解读,回顾“十三五”,广东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展望“十四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方面,广东省的经济社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双区”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和先行先试政策在广东实施落地,“双区”效应将会充分释放,GDP增速具备超过5%的条件。另一方面,广东省经济增长虽处在恢复阶段,但未来5年外部环境的变化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因此需要为这些不确定性留有一定的空间,也有利于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与“十三五”指标体系相比,“十四五”首次将安全保障列入主要指标。
黄恕明介绍,一是首次将安全保障作为一大类指标,增加了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的指标,突出体现了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筑牢安全屏障的导向。二是按照突出重点、精简总量的原则,对指标进行了归并整合,总数从30项减少到20项。其中,预期性指标12项,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和民生福祉领域;约束性指标8项,主要集中在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领域。
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广州机遇
广东省城镇化空间格局示意图
关键词:“广州都市圈”
广州都市圈提质升级,充分发挥广州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备受关注的现代化都市圈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的范围、目标和发展定位;提出要强化都市圈内市政基础设施协调布局,推进都市圈内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增强广州、深圳中心城市能级,积极发挥核心引擎功能,辐射带动广州、深圳都市圈内城市加快发展。
此前,提及广州都市圈,主要表述为“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提出立足经济圈基础,谋划打造广州都市圈,涉及城市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云浮、韶关这6座城市。《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广州都市圈包括广州、佛山全域和肇庆、清远、云浮、韶关等四市的都市区部分。
具体来看,广州都市圈要充分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疏解转移与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定位不符的功能和产业,不断强化广州市创新能力、文化软实力、国际竞争力和门户城市功能。深入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发展,支持广佛共建国际化都会区,联动肇庆、清远、云浮、韶关“内融外联”,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典范区。
专家解读:广州都市圈定位更准,质量更高!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广州都市圈的定义变得更加精准,有利于都市圈的质量提升。
此前提出的广州都市圈,涉及6座城市,整体面积很大,从实际效果看是很难带动的。这次是广佛全域同城、再加上其他城市的城区部分,比如说清远的英德、佛冈等或不算在内,只算清远市区部分,这样面积虽然缩小了一大半,但更加精准,符合国家发改委提出的不超过1小时车程的都市圈概念。
具体看来,新的定义能够推动广州这座超大城市提升城市能级,合理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从产业看,可以聚焦战略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一般性制造业、物流业可以往都市圈扩散,实现整体的提质升级,既给大城市留出提升空间,也带动了都市圈的发展,真正做到“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功能互补、分工有序的多中心、网络化城镇体系”。从城市功能看,此次提出广佛要共建国际化都会区,意味着广佛在城市建设、城市面貌方面,将朝着国际化都会区的目标实现进一步提升。
珠江新城迷人夜景
关键词:“核心引擎”
广州锚定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综合交通枢纽“三大硬核武器”
《规划纲要》中,将“双区”引领摆在突出位置,贯穿全篇。这当中,广州的定位和任务是什么?
《规划纲要》专门设立章节,再次明确要充分发挥广州、深圳“双核联动、比翼双飞”作用,全力支持推动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同时,以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其中,明确了“强化广州省会城市功能,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发展能级,打造全球营商环境新标杆”,这四个对广州的定位。
“双城联动”方面,《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双城”做优做强,共同打造全省发展核心引擎。怎么才是发挥全省核心引擎的作用?
对此,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黄恕明解释,要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发展,联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辐射带动周边城市一体化发展。
这三大任务,既是广州的“三大硬核武器”,也是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利器1:科技创新强化支撑
首先是科技,“十四五”期间,广东发展科创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目标直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我们来解剖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五大任务中的“广州定位”。
一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将以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集中连片区域为先行启动区、以广州南沙科学城为联动协同发展区。
二是创新合作区,《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广州创新合作区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这三大创新合作区。
三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装置,新型地球物理综合性科学考察船、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采船)等都在广州。还有广州正在推进建设的高超声速风洞、冷泉系统、人类细胞谱系、极端海洋科考设施等大科学装置,都将成为广州科技创新的“秘密武器”。
四是实验室平台,《规划纲要》重点提及了广州推进建设的广州实验室、再生医学与健康实验室、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等。
五是产业创新平台,主要抓手正是上周在广州黄埔揭牌的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航拍广州科学城。
利器2:产业创新“核心引领”
其次是产业,《规划纲要》明确了多个产业广州的“核心引领”作用,例如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要以广州、深圳双核为引领;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重点依托广州、深圳、惠州等珠三角核心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建设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方面,要发挥广州、深圳、珠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除了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方面,《规划纲要》也特别点名了广交会,提出要“三个最”——对标国际最好最优最先进,配合商务部全面提升广交会能级,高质量建设完成广交会四期展馆,探索同步举办高层次论坛,集中优势资源推动海丝博览会、加博会等向国际高端展会升级,增强会展经济的“虹吸效应”。
广交会展馆。
利器3:交通枢纽立市之本
再来是交通,一直以来,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被称作广州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规划纲要》也在不同层面提出了“广州任务”——提升工作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竞争力。尤其是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被定位为仅次于川藏铁路的国家重大工程。今年初,广东省政府就作出了广州、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分别由广州、深圳牵头负责推进的重大决策。当时,借着开广东省两会的契机,广州联动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几座“兄弟城市”共同商讨七市城际铁路项目建设工作。
航拍广州南站商务区及周边高铁、轨道交通和高速路网。
关键词:两个新提法
在广东省支持、推动广州的具体事项中,除了此前一直提的国家营商环境试点城市、国家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等,还有两个新提法让人眼前一亮:一是支持广州争取纳入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二是推动广州打造成为世界海洋创新发展之都。
《规划纲要》提出,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支持深圳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支持广州争取纳入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在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方面,广东提出要显著提升广州、深圳的中心城市金融发展能级。要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打造完整期货产业链,完善期现货联动的期货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期货交割库,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
此外,《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广州打造成为世界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并在海洋科技、海洋产业等领域,提出了支持广州的多个具体事项,如支持广州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中心。而位于广州南沙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以及正在推进建设的冷泉系统实验装置等,都将支撑广州面向深海领域,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这也意味着,曾经那个珠江波涛直拍越秀山的广州,将以南沙为前线,重返海洋、向海而生。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徐雯雯 实习生冯格格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苏俊杰 骆昌威 杨耀烨 廖雪明 通讯员李剑锋
制图/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