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带公园:城市“绿肺” 天然“氧吧”

02.06.2017  18:25

茂密山林里的龙光塔。 唐达 摄

游客走在登山径上。 唐达 摄

桃源浦景区呈现出一片湖光山色。傅雅蓉 摄

  “古木深浓昼亦夜,清泉冷滴夏犹秋”,茂密的叠翠林荫之下,曲径通幽的环山路清凉宜人。山峦起伏、重岭叠翠之间,隐约可闻溪流潺潺、泉水叮咚。循声而去,那潺潺溪流或许就在不远处的灌木丛中。这就是白水带公园,绿化面积达到99%的城市“绿肺”,更是天然“氧吧”。

   筑园之路

  沿溪筑园 密林藏塔

  蓬江河南畔,一条麻溪流经锄头山与松仔山河谷,滋养着麻园的一方水土。因溪流形如“白带”,而得名“白水带”。上世纪80年代,一座公园沿溪而筑,那就是如今的白水带公园。“公园建设早期,首先沿山体用砾石铺设了环山路,修筑了凉亭等设施,供游人玩赏。”白水带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副主任黎明介绍。

  数年间,公园环山路沿途景点逐渐丰富。如,为纪念港澳回归而修建的香港回归纪念亭和澳门回归长廊,现已成为游客登山休闲的“歇脚亭”、“遮雨廊”。2006年,白水带公园建设迎来“大手笔”,以天然形成的桃湖为中心,登山小径、环湖路铺设成型,桃源浦、正德亭、至善亭、厚生亭等景点点缀其间。

  “花卉专类园是白水带公园的一大亮点。”黎明告诉记者,除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市花园外,自2012年江门提出“森林围城、树林进城”绿色大行动以来,公园密集建设了茶花园、毛杜鹃园、桃花园等专类园,“每年春节期间,桃花园都会迎来超过50万游客。”无论是茶余饭后还是逢年过节,白水带都已成为游客休闲赏景的城市“绿肺”。

  从核心景区沿环山路东行,远眺可见一座重檐高塔矗立在连绵群山密林之间,那是1999年12月建成的龙光塔,这座塔如今已不仅是白水带的标志,更是高新区(江海区)的城市名片。黎明告诉记者,以龙光塔为起点,还修建了一条3公里长的环山路,延伸至外海名刹——茶庵寺,白水带公园“长大了”。

   打造“四门” 规划“五区

  “接下来,我们今年还计划在通往茶庵寺的环山路上,利用天然泉眼和地形,打造面积7000平方米的麦园坑景区,营造叠石泉眼、水坝跌水、曲桥赏景等景观。同时,环山路沿途的卫生间、遮雨廊等设施也将逐步完善。”高新区住建和水务局市政园林科科长梁福球介绍说。

  2015年,公园城市建设启动,白水带公园列入江门七大龙头公园之一,继续从5.8平方公里的大视野中规划打造景区。其中,为增强公园与城市的联系,凸显“山水相连”的山水格局,白水带公园目前正在积极打造“四门”。

  记者了解到,西出口位于与江海路相通的白水带大道,是公园的正门,而外海茶庵寺则作为东出入口,与外海城市片区联通。公园南侧的雪峰寺目前正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坐落于此的南出入口下一步将建设登山径直通龙光塔;而公园的北出入口则毗邻目前正在建设的南山路隧道,现有山径与公园环山路相连。

  根据最新制定的概念性规划,白水带公园将坚持生态基础、文化品牌和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休闲登高旅游、文化旅游等主打理念,规划白水带公园前区、白水带民俗信仰区、金溪梅林区、龙光塔登高区和茶庵观星科教区五个功能区,完善人行步道系统等,打造市民休闲的龙头公园,文化特色的城市旅游休闲目的地,以及城市“绿肺”生态公园。

  赏园攻略

  体验百年民俗 看尽重山密林

  白水带素有“一溪三泉五山”之说,一溪所指麻溪,三泉即红桃泉、龙口泉和洗涤泉,五山就是锄头山、大华山、松仔山、红桃山和葫芦山,它们造就了白水带这一方形胜之地。走过白水带牌坊,沿白水带大道前行,姻缘树首先出现在眼前。

  那是一棵披红挂彩的奇特大树。麻溪水在树下流淌,树头分别伸向溪的两边,两棵树的树干在溪流上相互缠绕,仿如恩爱夫妻相互拥抱,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清凉带甜的麻溪水则被视为“圣水”,相传黄道婆曾在此教人种麻织纱,周边因此得名麻园。

  溪旁还有两棵高大的桄榔树,相传为孙中山先生追随者李相所种,表达了对革命的忠诚。不远处就是始建于清代的水月宫和江天一览亭,水月宫保留着精美的清代民间木雕和石刻。此外,周边还有三圣庙、龙母庙等景点,形成了历史有百年的白水带民俗区。

  离开民俗区,漫步环山路,在市花园、毛杜鹃园赏花,在香港回归纪念亭、思归台、澳门回归长廊等望景,呼吸白水带清新的自然气息,远眺繁华的都市风貌。此时,不妨沿登山径深入山谷,寻觅桃湖秘境,在亭桥流水间,品味山湖风景,如同桃源胜景。

  如果时间充裕,还能沿环山路前往龙光塔所在,感受高塔的巍峨,由此还能前往外海名刹茶庵寺。去年9月,江门首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在白水带开园,市民在游园之时还能感受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无论是历史人文,还是重山深岭,白水带公园总有一种让市民游客流连忘返的魅力所在。

编辑: 潘伟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