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举债百万办留守儿童学校 称不能让孩子辍学
朱秀霞和孩子们在一起
阅读提示|30年前,16岁的姑娘朱秀霞无奈从高中辍学,那一天她听着熟悉的上课铃声哭了一个下午,并暗下决心要重返校园。很多年后,已为人母的她虽没能再回校园学习,但她靠着自己的努力办起留守儿童学校,用另一种方式圆了“校园梦”。
那一年,是1999年。从办学至今,一晃已经15年。她为了学校负债百万,凭着自己对孩子们的爱,用15年青春化作对留守儿童的丝丝关爱,赢得了附近10多个村庄村民的真心爱戴,成为近千名农村留守孩子的“最美妈妈”。有人问她图啥,她回答“图的就是不能让一个孩子从我手中辍学”。
为改善校舍条件她举债百万
30年前,年仅16岁的朱秀霞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离开高中校园。辍学那天,她听着学校熟悉的铃声,哭了整整一个下午。也是在那一天,她暗下决心一定要重返校园。然而随着她结婚生子,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实现。
1999年,朱秀霞的儿子陈书豪出生,与别人不同的是,孩子是个早产儿。为了更好地照顾、培养孩子,朱秀霞决定自己当老师。慢慢地,一个强烈的念头突然在朱秀霞脑海里萌生:“农村留守儿童这么多,我何不办一所学校,这样既能圆我重返校园的梦想,又能解决留守孩子没人照顾的难题。”
2002年,朱秀霞在淮阳县冯塘乡街上租来9间房子,办起留守儿童幼儿园。两年多后,随着人数增加,她把学校搬进了废弃的冯塘乡兽医站院内。“当时学校房屋破旧,为了防止漏雨,朱校长一个人爬上房顶,往上面盖塑料布。”今年73岁的冯塘村支书李春祥说。
尽管不断修缮,还是有些校舍漏雨。于是,朱秀霞决定新建一所教学楼和宿舍楼。可是,钱从哪来?面对家人的不理解,朱秀霞只能挨个向亲戚、朋友借钱。经过她艰难努力,一栋3层51间的新教学楼终于落成,而朱秀霞也因此欠下100多万元外债。2012年,她再次举债77万元为孩子们建起一栋新宿舍楼。因为数次举债改变学校面貌,她也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百万身价的校长”。
“很多人都说我傻,问我到底图啥,我总是‘呵呵’应对,一笑了之。”昨日,朱秀霞回忆起自己的办学历程,眼圈红润几度落泪。她动情地说,我图的就是“不能让一个孩子在我手里离开校园”。
爱生如子,被孩子们亲切称为“妈妈”
现在的淮阳县冯塘乡留守儿童学校拥有近千名在校学生(含300多名幼儿园学生)。其中,贫困生106人,孤儿4人,单亲家庭学生52人,残疾学生6人。而对特殊群体的学生,学校实行的是全免政策。
日前,大河报记者走进这所学校,校园内书声琅琅、干净整洁,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也基本具备。
冯塘乡王井村66岁的村民王之灵,儿子儿媳在广东打工,留在家中的3个孙子(女)在朱秀霞的学校里就读。“去年我问上三年级的孙子王泰沛,你愿不愿去城里的学校上学,他哭着说不想离开‘妈妈’的学校。”王之灵说。
面对记者采访,年仅10岁的孤儿何雨琪不知道“朱校长”是谁,老师提醒“朱妈妈”后,她才恍然大悟。去年9月刚入学的小雨琪,衣着单薄。眼看天气渐渐变冷,她身上还是穿着单衣。“‘妈妈’带着我去街上买了厚厚的上衣,还让生活老师多照顾我。”何雨琪眼里噙着泪说。
除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外,朱秀霞也注重教学教法改革,让他们得到良好的教育。“在乡镇农村小学中,朱秀霞的留守儿童学校教育质量还是名列前茅的。”淮阳县教育局副局长张萍告诉记者。
大河报记者昨日获悉,朱秀霞的事迹已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被评为今年第二季度“周口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