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学范式变革实践与研究2015年秋季学期培训顺利开展

22.10.2015  17:06

为进一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下称SCL)大学教学范式变革在学校的开展,培养新一批课题组成员,2015年10月13-15日,SCL系列培训在思齐楼710室进行。课题组组长赵炬明教授主讲,课题组负责人刘剑锋书记主持,项目课题组第一、第二批课题组成员(共80人)参加,第三方评估机构社会资源所张帆、高瑞出席。黄大乾校长、沈根生副校长等校领导到场观摩指导。

培训分为三部分,分别是SCL的历史与哲学、科学基础、实践与方法。2015年秋季学期选拔的第二批课题组成员参加全部培训,第一批课题组成员参加第三部分培训。参加人员表示,专题讲座让他们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加深了对SCL的理解,对他们的教学实践与研究都有不同程度的帮助。

第二批成员是今年9月份经招募选拔进入课题组,共53人。与第一批成员主要来自外国语学院、财经学院与管理学院不同,第二批更多是来自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老师和管理人员;除青年教师和管理人员外,还有8位40岁以上的资深教师;除全职教师外,更有兼职教师强烈要求加入。从参加课题组成员的学科背景、工作经验、年龄层次看出,SCL教学范式变革在我校的影响力和认可程度日益提升,有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惠及更多学生。

赵炬明教授讲座的内容如下:

一、从教到学:一场范式革命--欧美SCL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13日,赵教授主要讲授了SCL的起源、客观条件和范式转变的历史原因,阐释了“教材为中心”、“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悠久历史和存在原因,提出了关于SCL的十个基本问题,包括哲学、概念、科学基础、实践问题、方法论、效果评价、技术(环境)、学术研究、教师发展、组织管理方面。他指出,传统的教育范式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中面临种种的挑战。当代信息环境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让“书”和“信息”不再是课堂的核心。加上在线开放课程的高速发展,高质量的“慕课”触手可得。未来的高等教育必须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个体化学习体验。而“以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新三中心”则是个性化本科教学关键。随后,赵教授介绍了SCL在美国发展历程,包括上世纪90年代巴尔和塔克发表的著名文章《从教到学:本科教育新范式》,其他SCL的重要文献以及SCL在美国发展的现状。

二、SCL的科学基础——脑科学与神经科学、学习心理学与学习科学

第二讲中,赵教授介绍了SCL科学基础:生理学基础——脑科学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基础——心理学与学习科学。他讲解了脑、脑的现象和研究脑的学科,解释了什么是学习,以及大脑的结构功能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在讲解了大脑的解构和功能时,赵教授具体阐释了脑神经的工作原理、神经修剪与思维定势、记忆优先性模型、青春期大脑发育、性别与大脑、个体差异(遗传、基因、个体生活经验)和多元智力理论等。根据大脑发展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挑战学生,让学生用脑,以帮助他们发展。赵教授强调,SCL的核心就是教师通过理解大脑的发育发展过程,以个性化的方式让学生科学地使用大脑,对其成型的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随后,赵教授简要介绍了行为主义学派、认知主义学派、建构主义学派、社会认知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对SCL发展与相关课程教学法研究有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学习科学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为SCL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与方法、大学教学学术研究

第三讲中,赵教授讲授了SCL的课程设计与学习效果的实践框架。首先,他介绍了受生活/职业影响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法,即对实践活动做教学法处理,再成为教学基本模式。之后,赵教授简要介绍了布鲁姆学习分类目标和课程设计三角形,重点阐释了以学习效果评估课程为开端的反向设计矩阵,帮助教师改进课程设计,展示了“一般目标—具体目标—教师教法—学生学法—评估方法”的课程设计框架,并且以统计学入门的课程作为例子阐释如何从评估方法入手,列出理想的学习经过,从而决定具体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学法。另外,他简要介绍课堂积极学习策略。同时他提醒教师,不能把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本末倒置,过于重视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他谈到,基于真实场景的学习、真实背景和例子能够大幅增强学习促进作用,适用于所有课程。最后,赵教授简要介绍了大学教学研究(SOTL)的必要性和过程,强调了大学教师应该把教学研究作为专业学术研究,并采用相应的学术规范和学术流程,使研究成果达到必要的学术水平。

为期三天的培训,为本学期新选拔的第二批课题组成员提供了完整的、系统的SCL背景知识铺垫和实践研究框架基础,让SCL成为课题组成员的共识,为他们下阶段选题做教学研究打下了基础;为第一批课题的成员提供了更加细致、实用的课程设计指导,增强他们了进一步做好当前教学范式变革研究课题的信心。(教师发展中心  阮念)

赵炬明教授讲授“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学范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