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黑救护车盘踞医院旁 抢地盘打砸外来救护车
病人手术后想转回老家医院,或危重病人放弃治疗想回家,这种情况在很多医疗机构都存在。虽然病人有需求,但公立医院救护车大都用于院前急救,可投入长途救护转运工作的资源有限。于是,一些民营医院瞅准机会开展这项业务。不过,由于缺乏监管和资质审核,除了导致高昂收费和临时加价等行为,还出现了不少“黑救护车”,甚至有从业者为“占地盘”阻挠其他机构车辆开展相关业务。
事件:来惠州接病人,外地救护车被砸
10月21日上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一辆车身标识为深圳急救转运的救护车准备接病人到深圳进一步治疗时,几名身份不明的社会人士却突然出现,先是阻挠救护车接人,最后还动手砸烂了救护车的后视镜及车身。
“我们是深圳急救中心指挥的正规救护车,也是家属打电话要我们来接人的。”随车来惠州接病人的工作人员荣先生介绍,当日按调度安排来惠州接病人,结果车刚到医院就被4个不明身份的人围住,“一直不让我们接人,说我们不能在这里做这项业务,不然就砸车。后来病人准备上车时这些人就动手砸车了。”虽然救护车玻璃被砸烂,但由于患者急需转院,荣先生只好安排跟车的医生护士将病人接上,将就着破车开回了深圳。
“其实我们医院也是受害者,对医院形象是一种抹黑。”谈起救护车被砸事件,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何伟峰觉得很尴尬。
据何伟峰介绍,其实医院一直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人在医院发放宣传救护车长途转运业务的小卡片,也有人向住院病人推销长途转运业务。“针对这些发小卡片的行为,我们会要求工作人员一发现就制止,但其他事情已经超出医院的管辖范围。”
现状:行业规范缺失,黑救护车抢市场
事实上,惠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也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办公。对于发生在楼下的砸车事件,该中心工作人员梁开红也颇为无奈,“现在惠州的情况确实很尴尬。病人有长途转运的需求,但公立医院资源有限,于是很多民营医院就参与进来。但因为没有统一管理,就出现了占地盘的行为。”
据惠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指挥中心现在有40家网络医院,可以调配这些医院救护车参与院前急救。但住院病人的长途转运,特别是非紧急病情的长途转运,120急救指挥中心并没有这个权限。“只要是救护车,都可以开展接送病人业务,从法律上看,目前这块的监管是比较缺失的。据我们了解,不仅有医疗资质的民营医院救护车在做,其中也不乏一些没有医疗资质的车辆,甚至是私人车辆涂上救护车标志就敢去从事该项业务了。”该负责人说。
“这个市场确实比较乱,不仅有我们这样的救护车在做,也有一些黑救护车在其中。”作为一名从业者,惠康医院负责该项业务的孙先生表示。
“是不是存在占地盘的情况?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主要还是这个市场缺乏规范,所以参与者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从事这一行的肖先生说。
探因:因资源紧缺,公立医院无意参与
据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任王国标介绍,由于住院病人有需求,医院专门安排两辆救护车用于长途救护转运,另外还有一辆车机动,“长途转运车辆还需要安排医生护士跟车。现在医疗资源紧张,所以我们的救护车首先要满足危重患者的转院抢救,一些非紧急病情的,就要等救护车有空了才能送。”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何伟峰表示,目前医院的救护车主要用于接病人,平日要接受120急救指挥中心调派。由于医疗资源不足,无论是人员还是车辆都比较紧缺,对危重病人的转院救治只能尽量安排,“长途转运路上医护人员安全也有风险,再说医疗资源也会一直被占用,这些问题医院都要考虑,所以从医院角度来说,并不太愿意开展这项业务。”
“除了资源限制,还有一个制约因素就是收费问题。公立医院长途救护转运,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是3元/公里,事实上算上油费、随车医护人员和司机的人力成本,早就不止这么多了。可以说开展这项业务对医院并没有实际的好处。”惠州一家公立医院相关负责人说。
走访
“野鸡救护车”进医院“揽客”
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楼道内,南都记者发现了一张宣传救护车转运业务的小卡片。根据宣传资料,这家“惠州市友和医院救护车转用调度中心”可以24小时提供全国范围的医疗转运服务。按照卡片上所留电话,南都记者联系上了一名自称肖卓的“调度中心主任”。据其介绍,从事转运业务的都是救护车,配有医生和护士,收费标准为每公里5元至8元,“我们的转运业务就是依托友和医院开展的。”
不过,惠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梁开红查询后表示,并不知道友和医院开展该项业务,也没有在120急救指挥中心备案。当南都记者前往位于江北惠州大道旁的惠州友和医院核实时,该医院总经理卓国琰表示,医院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救护车转用调度中心,也没有开展小卡片上所提到的业务,“我们医院就两辆救护车,根本没有这么一个转运调度机构。”
面对南都记者的追问,肖卓解释称确实没有向120急救指挥中心备案,“不过我们正在准备做这个工作。”
同时,在知情人士指引下,南都记者在市区东江体育场路边发现了两辆“救护车”。一辆号牌为豫R 9*120的金杯面包车车身喷涂着红十字,车顶装着警示灯,车身并未发现具体医疗机构信息。附近还停放着一辆号牌为粤LL*120的面包车,车头喷涂着“惠州120”,也装有警示灯,不过也没有具体信息显示是哪家医院的。
据附近住户介绍,这两辆车经常停在这里,已经有好几年了,“刚开始还觉得奇怪,对面就是中心医院,怎么不停在医院。时间长了就见怪不怪了。”
据上述知情人士介绍,这两辆车主要就是做中心医院的患者转运生意。其通过相关渠道查询发现,粤LL*120属于惠东一家民营医院,车辆使用性质为救护车;而豫R 9*120属于河南方城县一私人所有,车辆使用性质并不是救护车,而是非运营车辆。
“如果车辆属性不是救护车,那这样做肯定就是黑救护车。”在查看相关图片后,惠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车辆属性是救护车,就算用于长途转运也需要在车身上标注长途转运,标明是哪家医院的,以及监督电话。
“从查询信息来看,惠州号牌的这辆救护车并不归120系统调派,应是某个民营医院所有,但救护车不能直接打120字样,这一点明显违规了。另一辆外地牌的所谓救护车在惠州做运营,这也不合乎规范。”该负责人说。
出路
120急救指挥中心:曾尝试统一管理,因职能不足未果
“治理黑救护车其实是多部门的事情,需要公安和交通部门配合,卫生部门牵头却没有执法权,最终这个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提及惠州曾搞过的黑救护车专项整治,惠州卫生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其他部门不重视,单靠卫生部门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谈及长途救护转运,惠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负责人认为,目前最大的症结就是没有政策的规范或约束,导致市场比较混乱,“原本我们想把这一块业务统一管理起来,可是我们机构没有这样的职能。现在又提倡简政放权,社会化操作。不过弊端就显现出来,那就是没有具体部门可以对这一块进行管理。”
该负责人表示,其实120急救指挥中心也曾尝试将这块业务系统地做起来,“公立医院忙不过来,有些民营医院医疗资源又比较闲置,2013年我们曾尝试组织民营医院来统一发展这项业务,但最终在我们这里备案并愿意接受业务指导的也只有1家。”
由于没有管辖权限,很多民营医院并不愿意在120急救指挥中心进行备案,而是独立开展长途转运的业务。“如果以医院的名义在120备案,就要审核各种手续,包括各种随车仪器、随车医护人员资质等。一些医院不愿意接受这个约束,或者资源没有这么齐备,就不愿意来做。”该负责人说。
据惠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统计,惠州市几家主要医院需救护车转运的急危重症病人每天平均在10人次以上,其中超过100公里以上的长途转运约占1/3。由于各级医疗机构日常医疗任务繁重,救护车和医务人员紧缺,均不愿意承担急危重症病人转运特别是长途转运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假冒救护车就有了生存空间。据120急救指挥中心调查,惠州市至少有10辆“假冒救护车”在非法经营转运病人业务。
其实在2013年,惠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就曾出过一份关于长途转运的具体实施方案。按照当时的方案,惠州准备参照江苏省和深圳市的做法,整合资源,在保证院前急救的前提下,依托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急危重症病人转运中心,为病人提供转运服务。首先由市第一人民医院调拨1辆救护车开始试运行,之后再增加1-2辆救护车,承接市直医疗机构及其他医疗机构急危重症病人的转运工作。
虽然方案做出来了,最终却没有得到实施。谈及此事,120急救指挥中心负责人表示,最关键就是指挥中心只负责院前急救的指挥调度,没有调配长途转运的职能。虽然也曾经向编办等职能部门申请,但并没有获得批复。“没有这项职能,我们也就没办法开展这项工作。”该负责人说。
120急救指挥中心也曾尝试将这块业务系统的做起来。公立医院忙不过来,有些民营医院医疗资源又比较闲置,2013年我们曾尝试组织民营医院来统一发展这项业务,但最终在我们这里备案并愿意接受业务指导的也只有1家。———120急救指挥中心
AⅡ02-03版 采写:南都记者 李鹏
摄影:南都记者 田飞 实习生 林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