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艘“小航母”开到了珠江

06.05.2019  15:54

大洋网讯 广州国际创新城金光东隧道首节沉管完成浮运之旅。耗费约2.5个小时,移动了8450米,平均速度约为0.9米/秒。这可能是“史上”最慢的航行纪录,而这项追求“慢速度”的作业,正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安全。

昨日上午10时30分许,一艘半潜驳船在三艘拖轮拖动下,从广州打捞局小洲基地码头旁珠江出发,搭载着金光东隧道首节沉管,以约0.9米/秒的速度“航行”8450米。于下午约1时安全抵达新造镇广州国际创新城金光东隧道隧址,准备第一根沉管的沉放工作。

据悉,首节浮运沉管重约14750吨,相当于辽宁舰重量的四分之一。承载首节沉管的半潜驳船停泊在小洲码头旁的珠江上犹如一艘“小航母”。

0.9米/秒,这趟航行“求慢

昨日上午10时,广州打捞局小洲基地码头旁,一艘巨大的半潜驳船停靠在江面上。10时30分许,三艘拖轮船鸣汽笛,沉管浮运之旅正式开始。

中铁隧道局金光东隧道工程项目部施工现场负责人钟玉明说,金光东隧道工程沉管段,全长460米,共分6节管段,管节长度74.5米-77米不等。其中,首节沉管重约14750吨,77米长,“相当于辽宁舰重量的四分之一。

金光东隧道工程项目经理部党工委书记杨乐全说,相对于巨型半潜驳船来说,拖航所经珠江航道较狭窄,且存在多处弯道,还需下穿南沙港快速新造段的海心岗大桥,风险点多,难度较大。广州打捞局金光东隧道项目经理喻德发表示,整个拖航船队长180米,如今在珠江内航道很少见这样大规模的拖航阵容。

直到下午约1时,沉管才被浮运至隧址下潜区。随后,半潜驳船下潜,沉管依靠水的浮力平稳起浮,半潜驳船则侧移出来返回小洲基地,沉管被绞移到寄放区,下午3时许完成缆带系泊,暂时寄放于此,等待接下来的沉放对接作业。

据了解,广州国际创新城金光东隧道工程位于番禺区,是珠江两岸大学城与南岸起步区联系的主要通道。线路位于地铁四号线下游(距离约275米)与其平行,线路全长2710米,建成后将直接打通思科(广州)智慧城与广州大学城。

杨乐全表示,首节沉管成功浮运标志着金光东隧道工程施工进入“快车道”,预计2021年完成全部施工。

巨轮”如何平稳完成作业?

对于首节沉管的浮运,半潜驳船是最重要的载体。眼前的这艘半潜驳船体型巨大,载重15000吨,刚好承担起一节沉管的重量。装载沉管时吃水深度达5.6米,宽30米,加上一侧动力拖轮,浮运作业面宽度达50多米,而这一段珠江航道水面日常水深仅有6米,宽度仅为120米。

怎样才能安全平稳完成沉管浮运作业?钟玉明表示,浮运作业受水域宽度、潮位及水流速度等诸多因素限制,半潜驳拖航只能选择风浪流较小的日期进行,同时确定半潜驳拖航速度不大于1米/秒,航道水流速度小于1米/秒,乘潮水位大于1.6米,平均风速小于13.8米/秒,能见度大于1千米时进行作业。

钟玉明表示,“我们选择这个作业期,这个时段恰好是珠江涨潮最高水位,珠江航道水深已达8米,达到了拖航沉管的要求,是一月仅有两次的浮运作业绝佳窗口期。

中铁隧道局金光东隧道工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欧智勇介绍说,在作业前,工作人员采用双波束扫描对江底地形和障碍物进行了测量,根据测量数据规划出一条最佳航道,并将该路线输入到半潜驳及拖轮上GPS导航定位系统内,并在拖航中实时矫正路线,以此规避江底乱石等不利因素。

(广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