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中山路这间钟表铺开了38年
熟悉东莞历史的人都知道,石龙镇是一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名镇,这里的人与事与物之间也都富含历史韵味。这不,记者在石龙中山路就发现了一间开了38年多的钟表铺,经营者是一位85岁高龄的爷爷郭志庭,以及他的儿子和孙子。一间店铺开了38载,爷孙三代接力传承,目前郭志庭的孙子正在接过接力棒,把钟表店继续经营下去,发扬光大。
85岁爷爷经营店铺38年
今年已经85岁的爷爷郭志庭,除了耳朵有点不太灵光,身体非常健壮,为人开朗健谈。
郭爷爷说,他们家有一个家训——“百艺好傍身”,父母自小就教导他什么都要学,这就形成了爷爷一生好学的好习惯。他原本从事的是修理刀剪的工作,改革开放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拥有钟表的人越来越多,对于钟表维修的需要也越来越大,这就让郭志庭看到了机会。
“我青年时代就已经萌发了要做钟表这一行,当时维修手表的行业非常受欢迎,假如你的钟表要维修,最少要一个星期以上才能拿回来,因为排队修表的人实在太多。我就想,修一个表这么困难,需求这么大,业务必然是有得做。”
于是,郭志庭在新华书店买书自学钻研。由于他还在从事修理刀剪的工作,好多人从周边农村到石龙找他修理刀剪的同时还需要修理钟表。加上当时修理钟表的生意火爆,一些稍微难修一点的钟表师傅就不大愿意接单,用“修不了”来打发客人走了。爷爷知道后,就和他们说:“如果你信得过我的话,我就帮你修,修好了不用钱,修不好也别怪我。”人们觉得反正钟表师傅都说修不好了,“死马当活马医”,就给郭志庭处理了。没想到,郭志庭真的能把钟表修好。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人找他修理钟表,他的技术也日渐成熟,口碑渐响。
1983年,改革开放初期,郭志庭就在中山路开了“郭记钟表”这家店,至今已经38年。“一开业生意就很好,当初主要是做钟表维修。”做事认真又执着的爷爷信心满满地说,“凡我做的事,除非你不光顾我。只要你光顾我一次之后,我就不担心你不来第二次。”凭着这股认真干事的劲头,郭记钟表赢得了一大批忠实的回头客。
儿子接手但经营情况不好
郭志庭的儿子郭庆明现在54岁,他从十几岁开始就看着爸爸维修钟表,耳濡目染之下对这个行业产生兴趣,他从父亲身上习来了钟表维修的技艺,一毕业就在店里帮忙。
时代变迁,一身手艺却渐渐无用武之地。2000年郭庆明正式接手经营“郭记钟表”,见证了人们消费观念的急剧转变。
“以前,人们对东西都有感情,即使坏了也不舍得浪费的,总想着要把它修好继续使用。现在人们的想法是既然已经用了这么多年了,坏了就算了,换一个新款式。”郭庆明说,郭记钟表也从以前的维修转变为现在的销售为主。
“九几年的时候,店里生意还是可以的,当时人流量还是比较兴旺。现在不一样了,已经不像以前的环境了。老区对人们来说,感觉正在被逐步遗忘。”
对此,郭庆明虽然感觉无可奈何,但是也坚决表示不会转行。他说,“大环境是这样,个人无法改变,只有做好自己的事。转行基本上是不会的,希望能够将店铺的运作模式提升一下,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孙子接力欲将它发扬光大
郭志庭有个孙子叫郭浩然,今年21岁,目前在广州读大二,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他从出生,到会走会跑、到上学,一直就是在店里玩、在店里生活、在店里成长。
每天一抬头就看见各种各样的钟表,无形之中给了他“时间”的概念。他说,时间对他来说是一个提醒,提醒他一定要珍惜光阴。他和郭记钟表的感情可以用“血浓于水”四个字来形容。“我觉得我不会跟这家店分开。就是很自然的感觉。我想一直把它经营下去,去发扬光大。”郭浩然坚定地说。
疫情期间,除了上网课,他忙于拍照,整理和处理图片,把存在脑海中许久的念头,积极地转化为实际行动。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郭记钟表商店”淘宝店已经顺利上线。此外在“乐享东莞 乐购石龙”活动中,他还尝试网络直播卖钟表。
不论成绩如何,这位年轻人正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郭记钟表这家老店,焕发出新的风采。“希望能够为郭记注入新生的力量,无论是客源、款式、经营方式等,我觉得都要做一个全新的改变。”
对于孙辈把“郭记钟表”放上网,爷爷的理解是用“高科技”让人到他们店里购物。爷爷开心地说:“当然支持,起码可以让这家店传承下去”。“现在每一行都难做,做每一行都是靠自己发奋图强的,生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要靠自己去找的”。
从创立至今,爷爷已经将“郭记”的招牌视作生命般重要:“我要传承下去,我不愿意看见‘郭记钟表’这个招牌消失。起码有我在的一天就能看见这个店在一天。”
当然,爷爷也说想变。他希望中山路能够变回如往昔般兴旺发达、一片繁荣,就像去年“骑楼文化节”那天那样热闹。想起当天的情景,爷爷开心地笑了。
全媒体记者 梁盘生 袁健斌 通讯员 孙妙贤
通讯员供图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