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研究院向省委省政府领导、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通报我校解决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华师方案”

29.11.2019  15:01

11月6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以简报形式向省委常委傅华、省政府副省长覃伟中、省教育厅以及各地市教育教育主管部门领导通报我校利用互联网手机教育云有效解决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华师方案”。简报全文如下:

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建设手机教育云

——手机直播技术书写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文章

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将教师教育与最新移动开发技术相结合,研发“手机教育云”平台,通过信息技术,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开展联校网教、城乡“双师”教学,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传递给粤东西北地区和国家中西部贫困地区乡镇以下师生;通过打造“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远程诊断中心”,远程“问诊”一线乡村课堂,探索常态化、可持续的中小学“移动互联网+”区域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机制和跨区域协同教学、教研模式,取得积极成效,深受欢迎。

一、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临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持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推进基础教育发展,基础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到2016年,全省121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目前,全省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独立建制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100%,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82%;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信息化教学日渐普及。

但是,面向新时代,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如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相当突出,粤东西北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与现代化要求相比差距明显,优质教师资源在区域、城乡、校际、学科之间配置不均衡不合理。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欠发达地区乡镇以下教育是最大的短板:一是乡村小规模学校(村小、教学点)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难度大,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紧缺学科;二是乡镇中心学校与村小、教学点一体化办学管理方法简单落后,中心校教师走教、送教难度大;三是名校、名师资源共享不充分,未能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四是教育信息化硬件投入大、后期维护更新成本高,部分网络联校录播室过于“高大上”,使用不方便且使用频率低;五是校际、区域间教研活动难开展,村小、教学点教师少,跨区域、学校教研活动几乎空白。

二、建设手机教育云破解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难题

华南师大网络教育学院从2015年开始自主研发手机教育云平台,利用移动学习技术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通过“加减乘除”组合拳,为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一)利用“减法”,研发草根手机直播技术,破解“建起来贵,用得太少”难题

当前许多网络联校录播室前期投入成本大,一年只用两三次,使用频率太低,无法开展常规化常态化教学、教研工作,装备与平台“水土不服”是一个重要原因。一线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不懂用、用不起,使得网络教学、教研设备成为摆设。鉴此,华南师大网络教育学院通过构建“移动互联网+”云平台支撑,建设学校、教师“方便用、用得起、适合用”的教学、教研工具与平台。一是实现移动终端草根式应用(“1手机+1网络”即可进行手机直播),收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投入的视频会议系统效果。二是实现廉价成本常态化应用,用手机3G/4G开展一次直播活动流量费不到1元。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与移动3G/4G,边看边交流,双向费用不超过2元。三是实现方便快捷终端体验,可在任意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收看直播视频并可实时交互,未能参与直播的人员可回看课堂,不超过0.01秒延时。将教师课堂教学与专家指导过程可视化,解决了常态化教学、教研技术与平台难题。

(二)利用“加法”,扩大城乡特别是中心校与村小、教学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探索“互联网+教育”促进起点公平

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深入实施,广大乡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在信息化硬件设备方便逐步缩小差距,但是村小、教学点课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的问题依然是制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利用华南师大网络教育学院手机教育云平台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可以有效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扩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覆盖面。一是通过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将名校、名师教学资源辐射到村小和教学点,实现乡村教师与名师“零距离接触”。二是构建区域/县域手机教育云平台,各地市、县(市、区)乡镇中心校与当地村小、教学点协同备课、协同教学、协同教研,实现不同地域教师专业上共同进步、不同地域学生同上一堂课。三是依托平台课堂资源,村小、教学点教师通过备课、播课、还课等资源教学方式,解决师资不足问题。

(三)利用“乘法”,形成常态化、可持续的中小学“移动互联网+”跨区域、跨城乡、跨学校协同教学和教研模式,并提供问题解决方案

依托手机教育云平台,将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基础教育教学、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开展校际、城乡、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之间、国家东西部之间协同教研,创新了校本教研模式,促进了教研机构、优质学校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起到“乘数效应”。一是构建区域点(村小、教学点)、线(乡镇中心校连线村小、教学点)、面(市/县面上学校)协同教学教研、跨校校本活动、抱团式均衡发展模式,重塑教育生态,改善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学、教研落后状况。二是教师利用手机教育云平台“串远门”,在线开展“磨课、评课、议课、晒课、还课”等校本教研活动,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三是建立“基础教育专家远程诊断中心”,由高校专家、各级教研员与名师在线观看、远程诊断与点评、远程送教下乡,解决教研时空限制问题。四是构建“手机名师工作室”,名师通过手机工作室组织研修活动,工作室成员远程参与,实现教研活动常态化便捷化;名师通过手机向结对学校、一线普通老师直播教研活动以共享资源,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解决名师引领缺平台的问题。五是打破信息孤岛,为学校、乡镇、县区、地市、东西部等打造便于交流共享的移动平台,为名校引领薄弱学校、东西部对接学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更好开展常态化同课异构、名师公开课、线上送教等教研活动。

(四)利用“除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以“管用、够用、常用”为标准,为区域定制手机教育云平台

华南师大网络教育学院通过与地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合作,以重点提升区域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目标,以“管用、够用、常用”为标准,通过前期调研、制定规划、定制平台、部分试点、统一实施、阶段总结六步走的方式,走“一区一案”特色发展之路,探索构建高性价比、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手机教育云平台,努力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学校直播全覆盖,为教育扶贫攻坚闯出一条新路。

三、手机教育云项目助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展情况

项目开展以来,累计建设手机名师工作室120个和地市、县(市、区)手机教育云20余个,开展跨区域协同教研活动超过1500场,覆盖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收看直播和点播800万人次。

2015年,与广西岑溪教育局共建“岑溪乡村手机学堂”,依托该平台控辍保学,实现县域义务教育资源全覆盖;构建100个名师手机工作室,开展上千场义务教育教研活动,打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后一公里”,成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大亮点之一和教育部国培计划典型案例。

2017年,与西藏林芝市教育局共建“林芝教育手机云”平台,开展组团式援藏、万名教师送教活动等教研活动直播,获西藏教育信息化视频会议表扬。

2018年,与中央电教馆联手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建设“沧源佤山教育云”,实现专递同步教学覆盖全县各校点,解决村小、教学点师资不足和开不起国家课程的突出问题。此外,利用专递同步教学加强对边远村小、教学点课题教学监督管理。该项目荣登全国教育信息化大会案例榜,在云南教育信息化大会上作了重点汇报和展示。

2018年,与湛江市教育局建设“湛江手机教育云”,依托该平台在全市实施“十百千”中小学“互联网+城乡一体化办学”行动,实现本区域基础教育98个乡镇中心校、1700多所乡村小规模学校不留死角全覆盖,形成点(村小、教学点)、线(乡镇中心校连线村小、教学点)、面(市、县层面)协同教学和教研,重点确保乡村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2015—2019年,该项目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得到教育部和省政府及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媒体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跟踪报道华南师大网络教育学院手机送教活动,指出“该技术大大节省了农村学校接受高质量教学的成本”。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体制改革简报》、人民日报报道这一“移动互联网+”跨区域协同教研模式,中国教育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也对项目深入报道。华南师大网络教育学院“利用移动学习技术服务基础教育改革的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荣获2017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小学‘移动互联网+’跨区域协同教研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2019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手机教育云下一步助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议

(一)总结经验,扩大省内试验范围

深入总结已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在粤东西北地区遴选项目区域,建设地市、县(市、区)两级手机教育云,更大范围开展点(村小、教学点)、线(乡镇中心校连线村小、教学点)、面(地市、县层面)协同教学和教研,确保乡村学校、教学点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为打好欠发达地区乡镇以下教育帮扶攻坚战、夯实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础创造有利条件。

(二)充分开发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对口帮扶效能

在现有物质技术基础上,充分开发利用发达地区、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发展包括手机直播在内的教育技术手段,深入实施“千校扶千校”工程,珠三角地区对口粤东西北地区、地市对口县域、城镇对口乡村、名校对口弱校,实行送教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协同教学、教研和跨校校本活动常态化规模化,全面提升教育对口帮扶效能。

(三)注重教育质量保障和监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建设省、地市、县(市、区)三级乡镇以下教师课堂教学远程诊断中心,以省、地市、县(市、区)教研员、中小学高级和正高级教师,以及师范院校的专家学者为领衔人,建设“名师手机工作室”“乡镇教师课堂远程教学诊断中心”,培养骨干教师,带动城镇薄弱学校教师和乡镇以下教师参与教研。同时,建设广东乡镇以下教育可视化质量监测平台,利用手机直播技术采集乡镇以下学校全学科全学段教学、教研活动可视化视频,形成视频大数据,并基于数据精确分析,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并指导学校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同时,利用该平台加强对全省城镇薄弱学校和乡镇以下村小、教学点课堂教学监督管理,形成地市、县(市、区)教育局随机点课、两校教师(乡镇中心校、村小)按时播课等监督管理模式。


印发: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科院、教研中心),本院基础教育研究室、教学教材研究室、教育评估室、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室。

抄送:省委常委傅华,省政府副省长覃伟中、副秘书长陈岸明,省教育厅领导,本院领导,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发展规划处、基建财务处、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师资管理处、教育督导室,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教育装备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华南师范大学。

(共印200份)

作者/通讯员:网络教育学院 | 来源:网络教育学院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