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讨薪难,法治当撑腰

18.12.2015  12:21

  ■ 徐剑锋

  本报报道,15日市政府召开全市综合治理欠薪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专项工作会议。据悉,今年,欠薪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将作为维稳综治考评的内容进行严格考评,实施“一票否决”。一旦发生欠薪重大群体性事件,要实行“双追责”,除追究当地政府责任外,要同时追究行业主管部门责任。

  对于劳动者讨薪,不是没有法律之剑帮他们伸张正义,也不是没有职能部门帮他们维权,可就算已将“欠薪入刑”,但讨薪的“旧常态”依然存在。这里有几重现实语境:一者,劳资关系严重失衡,职工与老板依然缺乏平等对话的制度平台,再置身于扭曲的劳动力市场中,“欠薪的永远是大爷、讨薪的永远是孙子”则是必然。二者,尽管职工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但在与欠薪者的博弈中不仅势单力薄、寡不敌众,而且也难以承受“告他耗不起、拖不起”之痛。有调查称,职工维权讨要1000元工资,要直接支付至少920元的各种花费。如此昂贵的维权成本,对普通职工而言,无异于登天之难;三者,职能部门因人力、时间、取证等限制,在严厉打击方面往往是“高举轻放”,使得个别老板心存侥幸。

  要实现劳动者“劳有所获”,就必须对欠薪者始终保持“零容忍”。我市“零容忍”打击欠薪违法行为正逢其时,只要劳动监察、公安、法院等部门“抱团”作战,敢动真格,根据各种登记信息和举报线索快速揪出“老赖”,按上限严厉追究刑事责任,罚他个倾家荡产,并将其列入金融机构的征信系统,肯定会让欠薪者断了念想、无处遁形。如何让老板将“尊严的劳动”当成一回事,使每一名职工都能体面工作、“流汗不再流泪”,关键在于严苛律法和严厉制裁不能“打白条”,并让人文关怀与公共责任成为法定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