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破除机制体制障碍 托起创新驱动高地

25.11.2015  14:08

关键词深化改革

  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推动科技创新是核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主攻方向。其中,企业创新是主体,人才驱动是支撑,开放合作是路径。近日,我们邀请了知名专家和企业家,就深化改革、科技领航、企业主体、人才为先、开放创新等五个关键词,对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解读和建言。

  去年,广东出台了全国第一个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纲领性文件《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

  今年,广东又以省府1号文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省府1号文”),构建覆盖自主创新全过程的“1+N”政策体系。同时,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共同印发了《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工作方案(2015—2017)》(粤委办〔2015〕24号)。紧随其后,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试行办法》、《广东省经营性领域技术入股改革实施方案》等7项关于科技创新配套政策的实施细则,旨在打造广东创新高地。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广东再一次走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前列。

  广东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基于怎样的背景?如何破除制约创新的利益藩篱和制度障碍?带着这些问题,南方日报记者对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曾祥效进行了专访。

  广东全国首推科技体制改革

  南方日报:广东率先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基于怎样的背景?

  曾祥效: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加快,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形成历史性交汇。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要求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并对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提出了明确要求。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广东经济规模大、产业基础好、市场机制活,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先行起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上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缺乏核心技术,产业发展总体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还不适应等问题。

  为破解广东创新发展难题,去年,我省出台《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成为全国第一个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纲领性文件。

  今年3月13日,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从国家层面明确提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此,广东率先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有着深刻的国内外背景。

  南方日报:广东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曾祥效:以市场化、法治化为导向,全面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以科技创新促进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新优势,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我省建设成为体制创新的探索者、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产业创新的策源地,率先构建符合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激励企业建研发准备金制度

  南方日报:广东如何破除制约创新的利益藩篱和制度障碍?

  曾祥效:继去年广东出台《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今年广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以及创新驱动发展三年重点工作方案,提出一套“政策工具包”,推出若干实施配套细则,形成了“1+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省府1号文提出了多项改革创新措施:如,允许科技企业孵化器房屋分割转让、改革科技人员职称评审政策、改革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等政策,这些改革措施在国内各省市中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

  针对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涉及的核心问题,省府1号文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键解决措施:比如,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相对较少、服务能力较弱问题,提出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针对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政策缺位问题,提出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的财税等系列政策。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该文件还提出激励引导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试行创新产品与服务远期约定政府购买制度、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风险补偿金、实施创新券政策等。

  南方日报:当前广东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上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曾祥效:首先,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科技管理方式从以项目管理为主向以创新治理为主转变。建立公开、透明、统一的省科技管理平台,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改进财政科技资金管理。通过制定科技创新权责清单、负面清单,大力推进科研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科技创新调查和报告制度。

  同时,还要深化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评价制度改革。优化调整省市科研机构布局,推进科研机构战略重组。加强分类指导,加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完善高等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分类考核评价制度,建立教学、科研以及成果转化等业绩的等效评价机制,将专利创造、标准制定及成果转化等业绩作为高等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职称评审、绩效评价、考核激励的重要依据。

  另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得跟上。建议建立巡回审判工作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三审合一”。探索建立跨地区知识产权案件异地审理机制,打破对侵权行为的地方保护。建立技术调查官制度、专家辅助人制度。完善司法证据制度,破解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难问题。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违法侵权企业档案,加强对违法失信行为的社会信用监管。

  将珠三角建成世界级智慧城市群

  南方日报: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哪些成效?

  曾祥效:今年以来,全省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深圳、广州是广东创新的龙头,连同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等7个地级市的“1+1+7”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批,有望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推动全省新一轮经济增长。

  目前,珠三角大科学工程创新体系也初具规模。全省聚焦重大前沿科研领域,推进国家大科学基础设施和大工程建设,与中科院联合创建珠三角国家大科学中心,基础物理学领域、超级计算机领域、生物科学领域将获到长足发展。

  此外,专业镇继续加快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全省重点推进专业镇升级示范和创新联盟建设,建立13个示范专业镇,促进专业镇集群经济升级转型;组建5个专业镇产业发展联盟,助推粤东西北专业镇跨越式发展。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专业镇进行对口合作,探索区域合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下,全省专业镇发展呈“一镇多业、多镇一业”的新产业集群形态。

  南方日报:创新,需要好的环境。广东如何营造开放、包容、宽松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态环境?

  曾祥效:首先,必须进一步完善广东的自主研发体系,全面激发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创新活力,协同推进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强化科技创新的应用导向,努力在前沿领域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目前,广东正在加快完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现实需要,要重点依托高新园区、专业镇、大学科技园和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打造“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完整孵化链条。

  同时,顺应产业高端化、研发市场化、创新大众化的新趋势,广东必须加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政府与市场有机协同、高效运作的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企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测认证等机构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改革。引导和鼓励各类众创空间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相结合,完善投融资模式。

  此外,广东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创新工具,优化科技创新信息网络体系,构建信息共享、交流便利、配置合理、运作高效的科技创新信息网络,着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网络应用一体化发展,将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智慧城市群。

  数读

  今年我省新增设立了企业研究开发补助资金,预算14亿元的补助资金已预拨付各地市,推动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新增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补助资金,预算20亿元。

  5月,省科技厅等10部门印发《关于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试行办法》,先后认定(含培育)两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共124家,其中,企业建设机构占42.7%,政府与高校共建机构占29%,政府与科研院所共建机构占13.7%,其他类型机构占14.5%。

  设立的孵化器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已预拨4000万元到各地市。6月,省科技厅和财政厅又出台了《关于科技创新券后补助申报工作的通知》,落实首批对企补助金额6500万元。

  在智能制造领域,我省就布局建设了3个新型研发机构: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华南(顺德)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广东(东莞)智能机器人协同创新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