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美奕:在全省社会福利和慈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02.06.2016  00:40

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    饶美奕

(2015年2月9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就在这里召开全省社会福利和慈善工作会议,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总结去年的工作,部署今年的任务。刚才,广州、江门、茂名、东莞和佛山市三水区作了典型发言,会上还印发了深圳、惠州等5个单位的的书面发言材料,他们的经验很好、很实在,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去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民政部门围绕大局,扎实工作,全省社会福利和慈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养老服务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省厅联合省直有关部门围绕规范管理、土地供应、优惠政策、资金管理、老人权益保障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各地均出台了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政策,初步形成了我省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框架,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强。全省集中人力财力全面实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五个一”工程,建成了一批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及农村养老服务示范项目并陆续投入使用。目前,全省有养老床位数25万张,比上年增加5.9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21.6张,比上年提高了4.3张;全省有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5万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87%,农村达到70.6%,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0.6%和11.2%。三是民办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迅速。全省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推动了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迅速发展。目前,全省有民办养老机构287个,养老床位达7.1万张,占全省养老床位总量的28.5%。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全省有医养结合养老机构247间,设置床位5.9万张。四是养老和孤残儿童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成效明显。积极开展养老和孤残儿童服务人员培训工作,完善养老和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资格鉴定制度,扩大粤港合作,不断提高养老和孤残儿童服务队伍专业素质。近年来共举办养老护理员培训和鉴定班37期,培训3561人;举办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和鉴定班10期,有620人参加培训并通过鉴定。五是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我省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提高到集中供养1150元/月和分散居供养700元/月,增长15%。保障标准居全国前列,保障对象从孤儿扩展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六是扶贫济困日活动顺利实施。全省民政系统认真做好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开展慈善宣传,推动慈善事业常态化、社会化发展,较好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给全省民政部门的重要任务。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民政厅对大家过去一年的辛勤劳动和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福利慈善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社会福利,顾名思义,就是国家为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而设计的社会保障制度,历来为党和国家所重视。早在建国初期,为解决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流亡和无依无靠人员的生活安置问题,国家就设置了生产教养院,解决城市贫民和失业人员的生活问题。五十年代末,社会福利从社会救济中分化出来,独立形成以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老人、儿童和残疾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简称“三无”对象)的工作体系,成为民政工作的核心业务之一,并逐步由慈善型、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盼越来越强烈,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水平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要完善慈善捐赠减免税制度,支持慈善事业发挥扶贫济困积极作用。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把健康养老业列入拉动经济发展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福利慈善工作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内容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民政部的有力指导下,我省福利慈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亟待加强。一方面,我省福利慈善事业与部省工作要求相比、与先进省份相比、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在养老服务主要指标上,我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1.6张,居全国第27位,与我省“十二五”规划目标的30张相距甚远;在儿童福利拓展上,全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试点单位50个,我省只占两个,全国包括内蒙古、安徽内陆省份在内已有5个省份建立了全省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但我省作为经济大省却仍未出台相关制度;在慈善事业发展上,我省慈善法规、慈善超市、慈善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落后于发达省份甚至内陆省份。另一方面,我省福利慈善事业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如在养老服务工作上,目前有3个市未完成养老床位目标任务数的一半,个别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仅有10张,有4个市没有一间民办养老机构;在儿童福利工作上,欠发达地区福利机构设施设备简陋、专业人员缺乏、服务水平偏低,等等。在当前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福利慈善工作,各省在养老、儿童普惠和慈善事业发展上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我省处于落后位置,必须奋起直追;人民群众对福利慈善事业需求旺盛,许多地方养老床位一床难求、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重病重残儿童亟待救助、民间慈善亟需培育发展,必须只争朝夕。因此,各级民政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做好福利慈善工作的认识,深刻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福利慈善工作提出的新挑战,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工作,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发展,不断开创福利慈善工作的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全力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以问题和群众期待为导向,全面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把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作为基本目标,把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根本动力,把规范管理、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作为基础保障,一心一意抓落实,聚精会神促发展,不断提高工作执行力,确保中央和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举措得到贯彻落实,推动我省福利慈善事业上新水平。今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全力以赴抓好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的老年人福利工作。这项工作是国务院重点督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而我省相对滞后的工作,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务必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为今年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落实。今年的目标是:全省新增养老床位4万张,使我省养老床位总数达到29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24张;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村社区达到75%以上。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要着力抓好政策创制工作。省要围绕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养老服务业实施意见》,尽快制定分工方案,抓紧协调相关部门出台配套政策,重点是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养老服务评估、养老机构收住民政对象护理补贴等方面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各地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争取6月底前制定出台省政府实施意见的贯彻意见。各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要学习广州、深圳的经验,主动协调城乡规划和国土部门,争取出台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专项规划和城市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并与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以及“三旧”改造专项规划相衔接。二是要着力抓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从今年开始,我省养老服务业发展要从过去以机构建设为重点逐步向机构建设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并重转变。要大力推进居家养老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争每个街道都有一所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临时托管或日间照料的福利设施,有条件的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也应设立老人午休床位,开展日间照料服务。省厅今后将把新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费重点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倾斜。要继续实施农村养老服务“幸福计划”,为农村居家老人特别是留守老人提供生活照料。要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依托,打造现代科技服务平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务。三是要着力推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减免、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要把民办养老机构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标准,使民办养老机构逐步成为养老服务市场的主体。今后,除公办养老机构空白地区外,公办养老机构建设的重点应从新建项目向设施改建、设备完善方面转变,发挥示范和托底作用,为民办养老机构让渡空间。要积极推行“公建民营”模式,通过社会化的运营方式将政府兴建的养老机构交给专业的民营机构管理,激发市场活力,盘活公办养老机构存量,提高服务质量。四是要着力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省厅将继续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工作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实施养老护理员培训  “双千”计划,为欠发达地区提供免费培训。各地要积极与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协调配合,将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纳入继续教育、职称和就业培训体系,主动与当地职业培训机构对接,加快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努力提高养老护理员待遇,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要建立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引入机制,逐步在养老服务行业中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制定政府向专业社会组织购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辅具配置、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引导为老服务企业、机构,特别是为特殊困难老人服务的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不断满足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各地要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主动争取党委政府领导支持,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另一方面要确保福彩公益金按不低于50%的比例集中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随老年人口的增加逐步提高投入比例。要高度重视和认真抓好养老服务监测统计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查漏补缺,确保养老服务指标数据统计真实、完整。广州、深圳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按要求及时上报试点进展情况,积极为全省养老服务改革创造经验。

  (二)要千方百计抓好以困境儿童分类保障为重点的儿童福利工作。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健全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是中央和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这项工作要重点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切实落实好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继去年之后,孤儿基本生活保障今年再次被列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明确提出今年全省集中供养孤儿生活水平要达到人月1240元、分散供养要达到人月760元,并下达了中央和省补助经费。各地要高度重视,主动与财政部门协调沟通,尽快下拨相关经费,确保从1月1日起按新的标准发放孤儿生活费。同时,要采取得力措施,资助城乡散居孤儿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切实解决散居孤儿医疗问题。二是要适度扩大保障范围。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重点在适度普惠上。所谓适度,就是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低标准、分步走、可持续;所谓普惠,就是要广覆盖,逐步扩大儿童福利的对象和范围,最终惠及全体儿童并形成制度安排,这是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重大改革,是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方向。从我省情况看,事实无人抚养、重病重残等困境儿童是最困难、最需要关爱的重点人群,应优先纳入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保障范围,并以此为切入点,逐步扩大普惠范围。深圳市、佛山市三水区作为全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单位,要加快进度,今年上半年要出台政策,落地实施,力争早出成果。各地要加强调查研究,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整合儿童福利政策,积极申报参与试点,力争今年内各地级以上市均有一个以上的县(市、区)开展试点。三是要逐步完善儿童福利服务队伍。完善服务队伍是健全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依托市(县)儿童福利机构设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依托街道或乡镇设立儿童福利服务工作站,依托村(居)委会设立一名儿童福利督导员,形成纵向到底、信息共享的工作指导体系,负责福利对象的动态管理和制度落实。在此基础上,要加强与妇联、残联等部门合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积极引入社工和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参与,形成儿童福利服务体系,为有需求的儿童提供教育辅导、心理疏导、监护指导和定期探访等服务。四是儿童福利机构要适当向社会开放。在确保做好在院儿童养育工作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要改变封闭办院的传统,向社会开放,适当接收社会残疾儿童托养,利用福利机构的教育、治疗、康复设施,为他们提供养治教康服务,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逐步将儿童福利机构打造成为儿童福利服务中心。

  (三)要持之以恒抓好以扶贫济困为重点的慈善促进工作。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做出了系统安排。这是我国慈善领域第一个以国务院名义出台的规范性、纲领性文件,深刻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慈善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好国务院意见,是今年慈善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突出创新,抓紧起草我省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上半年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各地要加强调研,认真总结本地慈善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强政策创制,积极谋划本地慈善事业发展的新举措,上下联动,完善我省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二是要大力推进经常性慈善捐助活动。要采取资金资助和政策扶持的办法,优先发展具有扶贫济困功能的各类慈善组织,完善市、县、乡(镇)、村慈善组织网络建设。要积极探索慈善超市体制机制创新举措,推进慈善超市建设创新发展,扩大慈善超市和社会捐助站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经常性社会捐助体系。要探索建立社会救助与慈善资源信息对接机制,积极推进低保救助信息与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信息互联,民政部门信息与慈善组织、社会服务机构信息互通,实现社会救助信息和慈善资源、社会服务信息的对接,提高慈善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三是要加强慈善信息公开和监督管理工作。要围绕慈善组织募捐活动、财产管理和使用、信息公开等内容,健全并落实日常监督检查制度、重大慈善项目专项检查制度、慈善组织及其负责人信用记录制度,及时通过民政部门门户网站和慈善信息公开平台等途径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推动建立慈善领域联合型、行业性组织,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和行为准则,增强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能力;要畅通社会公众对不良慈善行为的投诉举报渠道,支持捐赠人对捐赠财产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对慈善组织、慈善活动进行监督。对曝光的违法违规行为,民政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及时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要依法处理,促进慈善事业规范发展。四是要继续组织好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是我省重要的慈善工作品牌和平台。实践证明,把扶贫济困作为慈善工作的重点领域,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有利于全面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省政府决定,广东扶贫济困日与国家扶贫日(10月17日)在活动内容上相衔接,在活动的组织上分工负责,国家扶贫日活动以扶贫办为主,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继续由我厅负责。各地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的经验,按照社会化、常态化、制度化的要求,开拓思路、创新形式、注重实效,及早谋划并组织实施好2015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各项工作。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各地还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十二五期间福利慈善工作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和认真谋划本地十三五期间福利慈善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推进工作的主要措施,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为我省福利慈善事业更上新台阶提供政策支撑。

  三、狠抓落实,努力提高组织领导水平

  2015年是福利慈善工作的攻坚年、落实年、交帐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完成好今年的任务,必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增强主动作为、强化协调沟通、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提高组织领导水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出实招、出狠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一,要增强主动作为。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从严治党需要主动作为,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民政政策,推进民政事业加快发展更需要主动作为。特别是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方面,我省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居全国第27位,居家养老服务在粤东西北刚刚起步,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尚未破局,这些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相称,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福利工作先进省份比有不小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不作为不行,小作为也不行,必须大作为、主动作为,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上下齐心、共同努力,才能尽快改变我省的落后面貌,给人民群众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二,要强化协调沟通。强化协调是民政工作的特征决定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机制,决定了民政部门开展工作时不可能单打独斗。特别是福利慈善工作,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更是离不开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要善于协调领导,站在党委政府工作的大局,主动为党政领导出谋划策,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经常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姿态放低一些、态度诚恳一些、沟通耐心一些,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争取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要学会与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打交道,主动宣传福利慈善政策和工作成就,积极应对负面报道,树立福利慈善工作的良好形象,取得社会的信任和支持。通过协调沟通,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福利慈善工作健康发展。

  第三,要加强督促检查。加强督促检查是推进工作落实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国务院今年将对养老服务和慈善事业进行督查,省人大、省政府将对底线民生、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养老综合改革和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进行督查。配合这些督查,省厅和各地都要通过专项工作督查、重点工作评估、法规执法检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福利慈善工作的督促检查工作,并建立常态化的通报和奖惩制度。对于推进工作快、完成任务好的单位,要通报地方政府给予肯定表扬,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上给予重点倾斜;对于工作进度慢、任务完成差或者问题突出的单位,要通报批评,并酌情减少资金资助。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福利慈善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压力也是动力。希望大家提振精神,昂扬斗志,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以革故鼎新的创新意识,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推动全省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再上新台阶,为我省实现“两个定位、三个率先”目标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