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社区我做主!广州老旧社区改造显新成效

08.05.2021  12:02

大洋网讯 老旧社区迎更新,城居环境换新貌。最新发布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广州探索超大型城市高质量发展和有机更新更模式,带来了全新思路和成效。

有的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打造特色主题街区;有的社区老街没有大拆大建,通过空间和活化等灵活手段,环境变美了,还延续了历史文化;还有的社区以帮助居民群众解决难题为导向,以“我的社区我做主”为原则,汇集民智,从实从细推进改造。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广州不少老旧社区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美了,街坊们的心情也更开心了。

仁厚直社区:

广州首个以海棠花元素塑造鲜明特色主题的老社区

在海珠区仁厚直社区内,建筑多为20世纪60-70年代所建,建筑年代已久,房屋建筑、配套设施损坏严重,而且该处为市区繁华路段的商业街,改善秩序和环境,一直是居民的期盼。

仁厚直社区打造海棠花特色主题街区

终于,历经了一年多的老旧社区改造工程,海珠区仁厚直社区迎来了全新的面貌。整治遮阳棚和防盗网,清疏、维修化粪池,清理“三线”乱拉乱搭接,改造工程将社区常年的老问题彻底解决,居民生活环境和条件得到了彻底扭转。

仁厚直社区打造海棠花特色主题街区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看到,仁厚直社区微改造项目是广州首个以海棠花元素塑造鲜明特色主题的城市更新项目,通过现代的“绣花”功夫,使旧小区告别脏乱差,面貌焕然一新,小区的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打造海棠花特色主题街区是这次仁厚直社区的最大特色,以海棠花作为设计元素进行提炼,贯穿整个项目。而且以“海棠花开、深仁厚泽”为主题,巧妙有序置入到设计中,如通过党建文化、海幢故事、标志景石、铺装、景观小品、宣传栏、商店店招、廊架和特色景观灯等形式,串联邻里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仁厚直社区打造海棠花特色主题街区,社区实现共建共享

仁厚直街两旁的护栏改造前破损残缺,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项目更换为海棠花元素结合“海棠花开”四字传统名家的书法雕琢融入护栏,使既消除安全隐患又使得仁厚直街护栏别具特色,紧扣主题。街道还依托附近宝岗体育场的地域优势,设立运动小品以及宣传栏,向居民推广全民健身的理念,弘扬体育精神。此次微改造利用有限的空间打造了口袋公园,设置了休闲廊架、座凳等配套设施,完善小区居住功能,提升了居民幸福感,实现人居环境改善营造人居活力、激发经济活力、唤醒文化活力的社区,让居民生活在一个富有仁爱文化的新环境里,真正体验到宅“”仁厚。

泮塘五约:老街焕然一新,散发出浓浓的西关老街的气息

荔湾区泮塘五约是有900多年的传统村落,所在区域为广州历史城区,其内部保留有完整清代格局、肌理和典型朴素风貌特征的上岸疍家与多姓宗族共居的乡土聚落,是广州历史城区内独特的历史文化片区。

泮塘五约老旧社区改造工艺品小店

泮塘五约微改造项目,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打造有活力、有温度的品质社区为目标。项目改造内容包括房屋建筑本体部分及公共部分两部分。在维持现状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建筑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换、结构加固、保留修缮、活化等方式进行更新改造,公共区域部分增加庭院空间,优化提升园林绿化景观,室外三线除强电外全部下地,增加照明设施和监控系统。

记者看到,在高密度的泮塘五约村中,连片民居房屋进行适度地抽疏,形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内部庭院,原来封闭而独立的民居之间获得了一种内向的公共连通。同时,通过水电扩容、三线下地来解决落后的基础设施问题。

泮塘五约老旧社区改造后变美

如今,泮塘五约老街焕然一新,散发出浓浓的西关老街的气息,依然保留着清代格局、肌理和典型朴素的岭南风貌特征的村落,借助周边荔湾湖公园、荔枝湾涌、西关大屋、永庆坊、仁威庙、骑楼街等强大的资源,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古老西关文化,形成“荔湾湖、青砖屋、黑瓦顶、麻石道、古树木、泮塘人”的田园式风光。

广重社区:业主自管小组,共同协商解决社区改造问题

广重社区范围北至沙园大街、菩提路小学沙园校区,与广船社区、华苑社区接壤;南抵昌岗立交、昌岗中路;西至工业大道北;东接港海社区。广重社区分为南片区和北片区。北片区经过整治与改造,逐步形成了舒适的环境和居住氛围。而南片区老旧楼宇基础设施日久失修,存在“三管”残损现象,楼宇管理、环境卫生较差、社区安全、活动场所不足,和北片区形成鲜明对比,南片区占地9.87公顷,居民约734户,16栋住宅楼,居民群众改造意愿较为迫切。

广重社区老旧社区改造小公园改造后

经过系列改造工程,社区疏通了老旧地下排水系统,小区明渠加盖板改暗渠,提升了小区形象。公共照明改善了,道路平整了,无障碍通行设施和消防器材也得到了完善。

记者看到,小区统一一楼墙裙贴瓷砖,提升小区整体环境,小区形象上了档次。小区实施楼宇内部综合提升改造,安装了楼宇对讲门和楼道照明,粉刷楼道内天面、墙面,修复楼梯踏步、楼梯扶手。小区还修复天面防水隔热层、更换天面雨水管,切实解决居民群众难点痛点问题。同时增加公共绿地和绿化面积,新增2个口袋公园和1个社区公共空间,清除小区内阻碍交通的垃圾和杂物,增设阻车石,加强车辆乱停乱放整治,保障消防通道的顺畅。

据悉,街道把微改造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以尊重居民群众的意见为前提,以帮助居民群众解决难题为导向,以“我的社区我做主”为原则,汇集民智,从实从细推进改造。老旧小区退休党员较多,街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成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形成党员骨干、居民代表、楼长广泛参与的业主自管小组,共同协商解决社区改造问题。

广州老旧社区改造新方向:

评估体系更亲民,推动实现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

在广州老旧社区改造中有一个明显特点是,主体是群众,项目推进过程中需要紧靠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仁厚直社区微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发动居民参与,通过上门入户调查,把居民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实施方案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对居民提出的意见仔细研究,施工过程中也积极吸收居民有益的建议,使老旧小区微改造民生工程深入人心,提升社会认同感。

广重社区微改造项目实施前多次征求居民、业委会意见,街道多次召集居民群众对实施方案进行研讨,对居民提出的意见仔细研究,从而使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居民的大力支持。施工过程中,居民群众自发组织对工程进行监督,并对被工程扰民困扰的居民群众进行解释,化解了矛盾。泮塘五约也采取“公共治理”的理念,构建起“政府主导、市民参与、专家参谋、媒体引导”的全社会参与平台,促进居民与政府以及设计的沟通和理解,强化地方认同与文化凝聚,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共谋泮塘文化活态传承与未来旅游发展相结合的共赢发展。

泮塘五约老旧社区改造居民共谋共建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处处长赖永娴表示,一直以来,广州市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都倡导共同缔造,“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均听取居民意见。荔湾区泮塘五约、越秀区三眼井等社区,成立“共同缔造”工作坊,开展“社区事大师做”“社区事街坊做”活动,组织社区设计师、工程师、志愿者和居民共同参与老旧小区改造,以政策规定为尺度,以居民需求为目标,为社区改造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实现美好家园“共同缔造”。

赖永娴说,《方案》进一步明确强化居民共建的参与机制,提出建立和完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统筹协调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产权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共同推进改造。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线下手段,开展小区党组织引领的多种形式基层协商,主动了解居民诉求,促进居民形成共识,发动居民积极参与改造方案制定、引导居民出资、配合施工、参与监督和后续管理、评价和反馈小区改造效果等。

据介绍,广州将建立场景打分式的建成评估机制,分6个基本场景和2个拓展场景,让老旧小区改造评价标准更加“亲民”、“接地气”,不具备专业知识也可看懂,由仅由专家评审变为街道、社区、居民等都可参与,推动实现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

链接:

建设韧性社区,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对标完整社区“六有”、“五达标”、“三完善”、“一公约”等建设标准和指标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社区的风险防范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州市最新发布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标完整社区“六有”、“五达标”、“三完善”、“一公约”等建设标准和指标体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和统筹类四大类共60项改造内容,涉及基础设施维护和更新、智能安防系统、完善公服配套、构建应急救援系统、完善规范化物业管理等多个方面,从原本的物质空间改造向综合改造提升及健全长效治理机制转变,推动建设韧性社区,提高老旧小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风险的能力。

加强部门联动,推进公共服务覆盖群众身边的“最后一公里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市、区多个职能部门。《方案》新增统筹类改造内容,统筹各条块项目实施,聚力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公共服务覆盖群众身边的“最后一公里”。“像排水系统整治可以同步三线下地,争取开挖一次解决多项问题,降低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通过市、区各职能部门相互联动,共同谋划,统筹各专业改造力量,协同推进老旧小区“三线”下地、电梯加装、道路整治、雨污分流、二次供水、健身设施、拆除违建、垃圾分类、燃气入户、绿化美化等改造;同时逐步构建以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为目标,涵盖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领域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完整社区建设。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