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名社志菁英赴港培训,并深入走访学经验

04.12.2014  01:34

主动听民意志愿服务更“接地气”态度开放些社会组织合作路更宽

  社工与志愿者是提供社会服务的中坚力量之一,如何促进两者在公益领域的深入合作,实现联动良性发展呢?市社工委启动了“中山市社工与志愿者联动菁英成长计划”,近日,50 多名学员结束了赴香港学习,为期三天的体验式学习让大家收获满满。
  培训
  首批培训52名学员
  本次活动由市社工委、市民政局主办,市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发展中心承办,通过对接广州、香港等地专业资源,对从我市各社工机构、志愿者协会、媒体单位等挑选出的首批学员共52人进行系列化、专业化培训。
  与以往其他类型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无论从形式上、内容上,还是实效上都别具创新,摒弃以往“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学习+实践+督导+考核”的培训模式。学习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学习(中山)和体验式学习(香港)。
  22日,学员们分两批结束在香港的体验式学习。而第二阶段,学员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实务中,其间,导师将为学员提供半年的指导。
  市社工委还将在12月至明年3月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通过的将颁发结业证书。
  学习强调团队合作
  分批赴香港学习前,香港路德会副总监卢永靖便提前给大家打了“预防针”,要在三天的学习中采取提问式学习法。因此,学员们纷纷提前做功课,分组参观,随时提问,提高自主探索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学习课程丰富,如参观了香港最大的营地——乌溪沙青年新村营地,营地由孤儿院改建,可同时容纳上千名学生露营;参观了香港特色社会服务机构,如区议员、路德会、香锡安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长者安居协会等,以及近几年香港正逐渐兴起的社会企业,如香港基督少年军臻训中心、黑暗中的对话、仁人学社、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的“好厨房”餐厅等。
  香港社工和义工的专业化素养、服务情怀、项目运作技巧、资源对接能力、团队建设等,给学员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香港社会工作服务已发展了几十年,有不少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学员们表示,回去后,要将香港学习的经验尽快运用在实践中。
  走访
  香港社区领袖:搜集社区民意并落实
  学员们分别拜访了不同的香港社区领袖,也就是区议员。区议员并无实际职权,由政府负担定额的工作经费,有意参选区议员的需到社区拉票,社区居民一人可投一票,谁票数最高谁当选。政府提供的经费用于租金、办公经费、聘请助理、选举等。
  记者走访了香港沙田区议员李锦明,他已经当了20多年区议员,有相当深厚的民意基础。翻开一本小册子,这是他在2014年为当地社区居民做的一些事,小到路面修补、健身设施维修,大到立交桥安装直升电梯等,“我们主要是搜集社区居民的意见,然后向政府各部门反映,并跟踪落实情况。
  学员们参观后很受启发,认为我市党代表工作室可以借鉴这样的模式,此外,居委会工作人员也承担了这样的职责,但职能不够细化和专业化。香港区议员的激励和运作模式,更有实操性,同时贴近社区,能够解决一批急需的、有针对性的民生问题。
  李锦明认为,自己的工作虽然琐碎但是很重要,“我将社区的意见搜集起来,促进政府解决了,那么,社区居民就会夸政府好。
  路德会赛马会华明综合服务中心:先做社区调查再制定服务计划
  香港的社工中心平日开展哪些活动?在项目运作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记者跟随学员一起前往路德会赛马会华明综合服务中心参观。该综合中心为附近的1万多名社区居民提供各类社会服务,如,针对青少年的托管、图书室、自习室、兴趣培训服务,针对所有人群的免费电脑、英语、手工服务等。中心仅10名社工,9成以上经费来自于政府采购,每名社工每年服务人次不低于2500人次。
  他们为社区提供怎样的服务?该中心主任许志文介绍,每年都会发放1000多份调查问卷,走进社区抽样调查,同时询问合作方的意见,收集各方意见后,制定年度服务项目,这样会有的放矢。
  在社区共融方面,该中心也开设了如内地学童来港培训班这样的课程,前不久还举办了一场规模浩大的“社区色彩共融共爱”活动,让孩子和长者一起用马赛克作画,取得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学员们认为,香港社工中心在提供服务前先做调查,发动义工一起参与,调动社区各类资源方面值得借鉴。
  黑暗中的对话:换位体验残障人士处境
  第二批学员体验了源自于德国模式的“黑暗中的对话”,体验馆设在一家商场。每8人为一组,由视障导游带领,体验75分钟的黑暗世界。
  记者和其他学员一样,被要求摘去眼镜、不带手机以及任何反光的设备,手持盲杖,走进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世界。起初,每迈出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在视障导游的带领和鼓励下,我们伸手去触碰周边的世界,用手触摸植物、食品,听声音过马路、在黑暗中做游戏等。这种从未有过的体验,让大家换位体验了残障人士的处境。同时,“黑暗中的对话”解决了香港50多名视障人士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开发出多种产品,如在黑暗中举行生日party和商业培训等。
  据了解,黑暗中的对话(DiD)是一家全球性的社会企业,已在全球超过160个城市落地,吸引逾600万人体验,旨在提高大众对残障人士能力的认同,并且已为全球视障人士提供了6000多个工作岗位。
  长者安居协会:为老年人提供“平安服务
  长者安居协会,成立于1996年,是香港一家自负盈亏的社会企业及非牟利慈善机构。其宗旨是让长者可随心选择在社区过着有质量的晚年生活,亦致力于通过科技应用,以人为本的服务和创新的手法,提升长者社区生活素质。主要给长者及有需要人士提供“平安服务”,包括“平安钟”“随身宝”“平安手机”“智平安”等的24小时呼援及关怀服务。
  在长者安居协会的门口,有一幅许多头像组成的背景墙,上面写着“由1-100,人生路上,你在哪里?”字样。从呱呱落地的最开始,到白发苍苍的老年,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年龄段,看到相似的自己。
  1996年,一股突如其来的寒流,导致香港近百名独居长者猝死。随后,一群热心人士成立了长者安居协会。经过多年的发展,长者安居协会建立了社会联动网络,目前已为100多万名香港居民提供“平安服务”。
  2013年,长者安居协会进行了一项关于跨代关系初探报告,报告显示,香港青少年普遍与祖父母的关系较为疏离,对祖父母了解不深,在关心祖父母方面更显得被动。“香港年轻一代对‘敬老’的意识逐渐薄弱,不少人对‘年老’都有较负面的观念。”参观时,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日常中,协会接触到不少长者,60岁依然继续追求梦想,70岁生龙活虎地过着每一天,协会希望借着以生命历情为主题的体验馆,让年轻人透过互动计算机游戏及设计,经历模拟的人生旅途。“反思长者只是较早踏上人生路,他们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绝对值得尊重。
  除了“生命历情”体验馆,长者安居协会还推出了许多人性化的服务,如,鼓励儿女为父母制作“生命的故事”图书,记录父母的人生体验,生活智慧和每一个重要阶段;鼓励长者将心里话录制于特别设计的“爱·留声”储存器,送给挚爱的人。
  社会创业基地“好单位”:搭建平台,让想法变成行动
  社会创业基地“好单位”,位于香港西九龙通州街星汇居二楼。2012年,由“黑暗中对话”、社会创业论坛、“创不同学院”、“社企民间高峰会”和“香港社会创投基金会”5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成为社会创新人士的福地。
  “好单位”的核心价值是建立一个好的平台,把会员以及他们的创新想法,与导师、投资者和潜在合作伙伴对接起来,促进创新企业和项目的发展。
  与广州的“一起开工”社区相似,“好单位”采取的是会员制度,会员可以个人身份登记或团队名义来登记。每月会费在300-2800港币不等,办公使用时间也从20小时至无限使用。“好单位”免费为会员提供工作时间与设施、租用场地优惠(如小剧场)、参与“好单位”的活动优惠、免费网络、免费邮箱和储物柜等。
  让参观者最感兴趣的是,“好单位”的空间细节非常人性化,在公共休闲区域,一个面积约5平方米的墙上画着月历,凡是有活动的日子,都被贴上了小海报。休闲区左手边有个小型厨房,会员们可以在这里和其他伙伴分享食物;最有意思的应该是办公区了,偌大的办公区,几乎没有一张一模一样的桌子。原来,这里的办公桌椅都是二手回收来的,会员们还可以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桌子。
  仁人学社:启发孕育社会创业者
  在社会创业基地“好单位”内,仁人学社的负责人分享了社会企业的理念和想法。
  2012年,谢家驹与蔡美碧共同创办仁人学社,旨在培育新一代的社会创业者。据主办方介绍,仁人学社创办两年后,已达到收支平衡。其旗舰项目为社会创业者培育计划,乃全港首创,为期12-18个月,旨在通过启发、培训、支援及投资,来孕育社会创业者。
  什么是社会企业?在英国,法定的社会利益公司核心原则就是给股东的分红将不超过净利润的三分之一。仁人学社的工作人员介绍,仁人学社的愿景是希望在世界社会创业精神的教育创新方面,成为区域枢纽。
  学员感受
  社工机构除了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外,还应主动走出机构,多拜访相关单位,关注和收集机构周围可用的资源等,多方联动,才能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阳光社工副总干事郭晓利
  我市部分志愿组织开展活动往往走入一个误区,完全为了活动而活动,很多时候只是跟风。在设计服务项目时,应更多地考虑社会的需求,使志愿服务更具针对性。
  ——市总工会邓彬
  香港社工所做的事,我们内地的社工也能做,但香港组织之间有各自的优势,并以开放的态度合作。在我看来,这种共享的理念,不仅社会组织受益,还能延伸到更多有需求的社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