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我的百岁母亲

22.05.2014  14:11

  父亲年轻时家境清贫,只有三年小学文化的他,漂洋过海到印尼爪哇一家裁缝店当学徒,经过三年勤学苦练终于掌握了裁剪缝纫技术,结束了寄人篱下的打工生活,经人介绍与目不识丁纯朴善良的母亲结婚并开了制衣百货店,省吃俭用,艰苦创业。祖母年事渐高,希望身边有人照顾。父母深明大义,让二伯父、三伯父留在南洋,1930年父母回国了,生儿育女,饱经风霜。如今百岁老母亲子孙满堂,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梅州各地工作。

  母亲一生勤劳,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活,直到现在虽然年纪大背驼眼花但总也闲不住,还经常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烧火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到屋前的菜地劳动。母亲纯朴善良,乐于助人,亲戚、邻居遇到钱粮等困难,她总是尽力帮助解决,所以当她遇到困难 ,我们兄弟姐妹上学学费不够时,邻居也乐于借给她。解放前除农活外母亲经常肩挑煤炭、石灰石,扛木头等挣钱补贴家用,农闲时还长途肩挑食盐到江西换大米,有一次还差点病死在路上。1961年父亲去世后,母亲独自挑起家庭重担,培养子女上学,帮儿女带好第三代。母亲宽容大度,在生活困难时期也保持乐观愉快与亲人一起共渡难关。母亲孝敬长辈,给我们子孙后代树立了好榜样,我们对她也很尊敬和孝顺,尽可能让她老人家安享太平盛世,欢度幸福晚年!去年11月16日我们在家乡为母亲举办百岁华诞,各地子孙及亲戚朋友、乡里乡亲一百多人光临盛会,我亦专程从北京回乡主持庆典并致祝词。她老人家十分开心,异常欣慰。

  (作者系旅京蕉岭乡亲)

  母亲节吃米糊

  □黄敬师

  “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意不同。”去年的母亲节,我们过得“刻骨铭心”。

  那天,我们兄弟姐妹五人,带齐家人,从四面八方回到老家。母亲70高龄了,是一位典型的客家妇女,有着一颗勤劳、善良的心。生下五个孩子,靠着几分薄田,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如今个个成家立业了。

  我们带着礼物、祝福,早早来到母亲的身边。当然也买了很多菜,准备为老母亲做一顿丰盛的午餐,孝敬孝敬她老人家。煮饭、煲汤、切菜……我们几个嘻嘻哈哈在厨房忙开了,孩子们则在客厅围着奶奶,左一句“阿婆”,右一句“阿婆”地喊着, 好不热闹啊!老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

  快到午饭时分,色香味俱全的菜摆满一桌,真叫人嘴馋,特别是小孩子们,早馋得流口水了,大喊“阿婆吃饭了”!大的还使劲地拉着她老人家就坐。这时,老母亲悠悠地说:“大家等等,我还要上一道特殊的食物,十分钟就够。”说完,她走进厨房,也不要我们进去帮忙。我们纳闷了,厨房里没有什么可以煮的菜了啊,她老人家葫芦里卖什么药呀?

  我们静静等待着,十多分钟后,厨房门打开,老母亲端着一个大碗出来了,这碗里装的,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也不是什么美味佳肴,而是一碗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米糊(俗称:羹)。小的们看了,发出一阵嘘嘘声,难免有点失望,但我们几个大的没有出声,因为我们知道老母亲给我们吃这个东西,一定有她的想法。此刻,我发觉母亲的表情严肃起来,刚才的高兴劲儿已经收起来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特有的平静。

  母亲给每人盛了一小碗,并要求我们吃完。我们依言慢慢吃着,静静地品尝着母亲亲手做的米糊。吃完后,老母亲发话了:“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家,而我这个老人,用农村的话说就是媳妇娶齐女嫁尽,算是完成了对你们这一代人的任务,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给你们煮一碗米糊,并要求你们吃完。这是要让你们记住,你们就是吃奶和这些米糊长大的,以前家里穷,这些米糊放一点盐就是你们最好的食物了,现在煮给你们吃,是叫你们要忆苦思甜,教育好下一代,不要忘本,更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孩子,要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你们血液里流的就是这本分的东西。”听完母亲的话,我们不住地点头,再看看大姐,眼睛还红红的。小孩子们也认真地看着他们的奶奶,静静地听着,好像一下子长大了,理解了奶奶的话,理解了这碗米糊的含义。

  面对着一桌子丰盛的菜,我感觉老母亲的米糊是最好吃的,因为米糊里,添加了母亲最纯真最伟大的爱。我亲爱的老母亲啊,她用最平凡的语句,最简朴的行动影响着教育着自己的后代,但就是那么简单的言行,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刻骨铭心。(作者单位:兴宁市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