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交易火爆 东莞创新土壤获点赞
2017科技合作周、科创会现场,参展的观众在观看智能制造设备。孙俊杰 摄
为期3天的2017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科研机构创新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2017科技合作周、科创会)10日在东莞落下帷幕。该展会是东莞被纳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之后首次大型科技类展览,也是东莞迈向创新型一线城市的展示平台。展会围绕相关行业领域打造了综合性技术应用展示区,重点展示专业技术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以及科研机构、创新创业项目。吸引了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49名外宾参会。
为了促进产学研合作,2017科技合作周、科创会上,主办方举办了多场科技成果交易会,交易对接现场十分火爆,帮助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找到了合作伙伴。展示东莞科技创新情况的东莞创新地图现场吸引了不少人为东莞的创新土壤点赞。此外,2017科技合作周、科创会创造了第一次举办专利拍卖会、第一次设立香港科技成果展区等多个“第一”。
可以说,2017科技合作周、科创会的国际化程度更高、国际合作更广,更充分体现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新趋势。
成各国科技力量展示的舞台
俄罗斯的激光技术、德国的机器人、中国的无人机……2017科技合作周、科创会成为各国科技力量展示的舞台。
德国馆的主题是智能制造,大大的展馆内摆满了下棋机器人、书法机器人、贴屏机器人等各种机器人,连馆门口迎宾的都是机器人。书法机器人现场为观众表演书法,从沾墨到落笔,一气呵成,几秒钟时间里,就将四个大字写好,引来观众阵阵赞叹。
在俄罗斯馆,聚集了10多家俄罗斯企业和科研机构,展出了包括激光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20多项技术。来自俄罗斯的NCL医疗技术公司已经是第二次参加科技合作周,公司董事长波卢西金·瓦列里说,希望能在2017科技合作周、科创会上,为公司新研发的产品找到合作伙伴。
作为2017科技合作周、科创会的东道主,展会期间的“东莞力量”吸引了不少目光。除了数量众多的企业和新型研发平台携带各自最新的技术和产品亮相外,东莞创新地图也成为展会热点。东莞创新地图以网络数字地图为形式,可视化呈现东莞区域的创新要素,将创新数据、产业布局、要素分布、对比数据和图表统计等创新资源信息通过图表、空间地理信息、统计分析报告等形式,实现空间物理点与地图信息点的一一对应。
前来展会参观的各界领导和嘉宾纷纷为东莞创新地图所展示出来的东莞创新土壤和创新力量点赞。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约翰·理查德·奥肯顿接受采访时表示,东莞的制造业基础相当雄厚,创新能力和环境都不错,并建议东莞可以加强制造业和工业数学的结合。
为企业和科研机构牵线搭桥
“175万,180万,现场还有加价的么……28号第一次,28号第二次,28号180万最后一次……”随着“啪”的一声落锤声,28号竞拍人拍下8号数据传输专利包。这是出现在2017科技合作周、科创会的科技成果专项拍卖现场的一幕。
2017科技合作周、科创会力求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化、便捷化,因此设置专场拍卖,探索一条新型科技转化之路。在该场拍卖会上,11项专利包标的被成功拍出,金额达2500多万元。广东高航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受大型企业委托,在拍卖会上积极举牌,一口气揽下了6件拍卖标的。该公司运营总监李亮告诉笔者,该公司很看好这种拍卖形式和拍得的技术成果,其中大部分将通过运营增值,最终转让给企业实现成果的实际应用。
李亮表示,通过拍卖,充分感受到东莞企业对于技术需求的迫切感,这方面的市场对接是非常需要的。
除专利拍卖外,大会期间,还举行了10大科技项目签约和10大企业技术难题招标。广东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雷州半岛项目的降能耗和下属公司的老盐研发2个项目。项目发布后不久,当场和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
该公司品管中心副总监罗卫表示,技术难题招标这种方式极大地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人力成本,一旦出现技术需求,可以很快地找到承接的科研机构”罗卫说。
此外,大会期间还举行了多场项目路演,仅新材料与智能制造创新技术、生物健康与社会服务创新技术两场项目推介专场就吸引了34个从全国各地征集的优秀项目登台推介,寻求合作伙伴。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在东莞甚至广东,有很多企业在创新活动中面临众多技术创新需求,而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在科技资源和技术实力方面的储备同样亟须发掘和对接。通过扮演“红娘”角色,在大会期间,举办相关对接活动,对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攻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传递科技界权威声音
2017科技合作周、科创会期间,主办方还举办了18场高科技领域高峰论坛,涉及环保科技、智能制造、军民融合、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特·柯尔、《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等权威科技大咖纷纷亮相相关论坛。众多论坛的举办,使得2017科技合作周、科创会成为科学家思维碰撞、汇聚的平台,传递的权威声音引起各方重视。
在以“未来科技的力量”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科技创新论坛上,罗伯特·柯尔作了“创新与科学”主题演讲。他表示,在中国,符合大家需求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人工智能、能源以及生物领域,这三个方向代表了未来创新发展的希望和需求。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也在论坛上预言了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他认为机器人会给人类创造新的工作岗位,负责解决效率问题,而人类报酬的多寡将取决于与人工智能的合作程度。他说:“未来将有数以万计的创业公司,从事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某一领域的业务。”
在应用高峰论坛上,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秘书长张全德提出,今后要加大力度培育民用市场,让卫星技术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
科技金融融合事关科技能否快速发展,在科技创新与风险投资国际高峰论坛上,美国风险投资学院主席克莱尔·费尔费德表示,东莞应该按照自身的产业特点来构建东莞的人才和投资体系,也要吸收美国过去的经验和教训。
事实上,合作周不是第一次举办如此多的高质量论坛。2016科技合作周期间,同样举办了专业技术研讨交流和论坛12场。12名两院院士、50多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200多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发机构和企业代表参与,涉及智能制造、3D打印、生物能源、节能环保、信息通讯、科技金融等领域,有效促进了相关领域思维拓展和技术信息交流。
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合作周已经成为科技领域权威声音的平台。
撰文 戴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