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促本土技术“自由买卖”
今年5月11日,广州市组织召开了第一届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项目对接会。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与企业的150名专家与代表出席,交流会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机械及其他等专业领域。
同月,广州市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广州)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共675个参展单位1100个创新科技成果项目,分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14个专业板块进行展示,促成26项创新科技成果项目转化落地并签订协议,涉及金额达45亿元。另有100多个项目在会上和会下达成合作意向。
记者从广州市科创委了解到,目前,广州正加快出台《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广州市科技成果交易补贴办法》、《广州市科技创新券实施办法》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文件,力促将广州需要的创新成果和服务引进来,把广州的优势产业和成熟技术服务“卖”出去,让创新科技成果在广州“遍地开花”。
财政科技经费倍增
促企业成果转化
以冠昊生物、UC优视为首的科技创新企业一直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路子上奔走。而在“粤创粤新”广东创新驱动发展主题活动中,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则为广州科技创新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今年6月,广州市科技创新大会举行,由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昊生物”)首席技术官徐国风教授主持完成的“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及生物补片的产业化”获得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颇受瞩目的“广州市科技市长奖”则由广州市动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UC优视”)联合创始人、产品总裁何小鹏摘得。
十余年来,徐国风带领团队技术攻关,创新出处理动物组织/器官的专有技术,填补了我国在再生医学材料方面的空白。其中,冠昊生物最具革新性的技术是补片植入后,使人体缺损组织“再生”成为可能。
以徐国风为“学术带头人”,冠昊生物组建了一支由四十余人组成的科研团队,占了公司人员总数的五分之一。在研发机制上,股权奖励凸显出冠昊生物对于科研人员的重视。据介绍,科研人员如果能成功地将研发转化为产品,则可以得到5%的项目公司技术股权奖励。
另一边厢,UC优视于2011年发布了自主研发三年之久的全新手机浏览器内核U3,改变了我国没有浏览器内核自主研发能力的历史。在连续数年的研发投入后,UC优视同样收获颇丰,取得大量知识产权成果,获得100多项授权专利。
为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何小鹏团队为UC优视量身制定了两大战略:打造开放平台和拓展海外市场。
一方面,UC浏览器为移动互联网搜索、广告、阅读、影音、游戏、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带动了一批移动互联网企业业务创新;另一方面,UC浏览器在海外市场也广受欢迎,海外用户超过1亿,遍布于15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市场均位居第一,份额分别为46.7%和30.34%。
以冠昊生物、UC优视为首的科技创新企业一直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路子上奔走。而在“粤创粤新”广东创新驱动发展主题活动中,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则为广州科技创新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他表示,广州拟加大科技投入,实施财政科技经费倍增计划,争取到2017年,广州市财政科技经费达到108亿元,全社会研发支出达到59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7%。而这笔科技经费将更倾向于成果转化企业。除对公益性、前瞻性和重大研发项目采取前期投入支持的方式,科技经费投入将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以研发后补助为主。
在推进创新驱动中,广州市强调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记者从《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获悉,实施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措施包括: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按“一企一策”重点扶持,对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但未获得认定的,安排专门经费用于辅导认定。通过技术改造、加速孵化等措施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培育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对孵化器予以奖励。
在鼓励创新方面,政府将主要承担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的责任。据了解,广州市将通过财政科技经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法律、工商、会计、税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一条龙的政府集成服务。
广州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丰富,今后将大力推进校地协同创新,按照一校(院)一行动的原则,制定市校(院)协同创新合作实施方案。各区将应因地制宜,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或产业园区。
在创新平台方面,广州目前已拥有广州高新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新区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在省委、省政府规划的“1+1+7”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广州市被赋予“创新发展的龙头”的定位。《决定》明确,将推进以广州为主体、广州高新区为核心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沿珠江两岸着力打造广州自主创新示范带,科学布局其他自主创新示范园区建设,以创新示范带为核心,形成带园互补、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
此外,广州还将建设一批科技创业社区,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的孵化模式,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培植服务平台
建技术转移转化桥梁
“通过交易平台,卖方的科技成果经过挂牌后即可向全社会公布,而同时需求方也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今年3月,广东某软件工程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项目,净资产评估价值为4767.2万元,在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运营协同方南方产权交易中心挂牌1.8亿元。在逾百轮的竞价后,最终以8.3亿元高价成交。
“这是广州知识产权界的一个经典案例。”广东省产权交易集团总经理助理吴蓬生说,“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对其价值的评估是一个难点,以往也存在把知识产权低价卖出去的情况。”
为促进科技与金融、产业的有效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今年4月14日,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正式授牌,将重点建立和完善珠三角统一的区域性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解决知识产权流转交易难和处置变现难的问题。
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建立,也是广州探索技术产权交易实践的“连环招”之一。据了解,2001年起,广东省、广州市共建成立了广州技术产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以国有资本的广州交易所集团、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国家专利技术(广州)展示交易中心和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国有控股、民营资本参与的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以及以民营资本组建的广州现代技术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和汇桔网等交易平台为核心的产权交易平台,形成了组建多形式、服务多模式、运作市场化的产权交易网络。
“以前没有此类平台的时候,高校和科研机构因为不清楚市场需求,关起门来搞研究的现象很多。”吴蓬生说,“而市场方企业也不知道研发机构在进行什么研究,要找到跟自己需求相对应的也不知道找谁。通过这个交易平台,卖方的科技成果经过挂牌后即可向全社会公布,而同时需求方也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目前,广州拥有国家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2家,省科技服务业百强企业(机构)58家,市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56家。
据广州市科创委介绍,在搭建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和机构时,广州也有着自己的步调和计划,具体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提升科技创新平台服务能力。围绕广州重点发展的产业,加大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研发平台开展成果转化转移活动的支持力度。引导创新研发平台接受企业委托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服务。
其次,构建科技服务信息共享平台。依托广州市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科技成果转化转移、科技服务业企业创业孵化、大型科技仪器设备协作共享等资源;科技文献、科技专家库等信息资源,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科技金融机构等积极参与信息共建共享,构建集科技成果储存、发布、信息咨询、评估、创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交易、投资于一体的科技服务业信息共享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对接服务。
再次,支持成果转化转移机构建设。建设具有技术评估、成果推介、融资担保、知识产权等专业性和综合性成果转移机构;对于符合条件的国家、省、市级科技成果转化转移机构市财政科技资金资助。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将研发中心、设计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内设机构,向社会提供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技术检测等专业服务。支持以龙头企业或研发机构为核心,组建行业联盟或产业技术联盟,为行业或产业提供共性服务。
最后,建设多层次的技术(产权)交易体系。建立由“研发机构、企业、中介”等多元化的技术产权交易体系。实行技术合同交易补贴制度,按技术合同中实际发生的技术交易额给予技术购买方一定比例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