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兴教 创新提质的驱动力
●本报记者 王玉婷 通讯员 吴小彦 林文明
今年我市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缘自近年来我市各级教育部门坚持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推动教育质量逐年攀升。
构建科研队伍网络
“常规教学是保证,教育科研是正能量。”市曾宪梓中学教务科副科长林明说,教育科研是发挥学生潜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动力。教育创强以来,我市各学校通过教育科研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以市曾宪梓中学为例,今年有教育科研实验课题19项,其中5项为国家级课题,参与课题的教师占全校教师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为提升教师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蓄足了力量。
目前,全市构建起市、县、校三级教育科研队伍与网络,建立健全各级教育科研制度,逐步形成了“学校有实验项目,教师有研究课题”和“以研促学,以研促教,以研促改”的良好局面。2008年至今,全市各类教育科研立项的课题有386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101项,市级279项;获省级以上教育科研奖励项目有89项,其中国家级4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论著有725篇(册);编写的校本教材达63册,涌现出一批科研先进学校、校本教研示范基地和教研、科研骨干教师。
教研触角延伸基层
梅县区教育局教研室牵头组织全区中学进行“高效课堂”比赛,加强各高中教研人员之间的交流,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增强教研实效。该区高考本科率呈现逐年上升的势头。
近年来,各县(市、区)、各普通高中教研机构、人员每年均举行30多次交流研讨活动,深入基层学校,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两听一评一总结”活动。
我市2011年启动梅州广州教育对口帮扶工作以来,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已累计派出60多名专家多次到东山中学、市曾宪梓中学、梅州中学等学校指导教育教学,帮助我市高中学校把握命题方向、制订科学备考措施。同时,市教育局先后组织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局长、重点中学校长及骨干教师到河北衡水中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广州增城等地学习考察。近期,市教育局组织市直有关学校的骨干教师到衡水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跟岗学习。
培优育尖特色发展
近年来,市教育局重视硬件、师资、制度、课程、德育、创新特色等建设,发挥重点高中的龙头示范作用,引导全市高中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分层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东山中学语文科组丘晓锋老师认为。该校“以提高班带动平行班,平行班促进提高班”思路,有效分层次抓好清华北大生、优秀生、临界生的培养与管理。梅县区高级中学也通过设立高考培优工作小组,课外为培优对象“加餐”,从深度和广度上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中学注重培优育尖,普通高中则坚持自主发展、特色提升。五华中学、兴宁市田家炳中学等学校通过强化管理、科学备考,在今年高考中创下佳绩。嘉应中学、联合中学、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安流中学等学校通过积极挖掘艺术类考生的潜力,使我市连续几年来大批艺术类考生顺利考取重点艺术院校,其中不乏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顶尖级的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