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降空投高原试验创世界纪录 试跳员骨裂

28.11.2014  11:29

某型投物伞在空中完美绽放

试跳员全部安全着陆后合影留念

  巍巍昆仑,群山之祖!浩瀚的蓝天下,一条雪白卧龙横贯盘旋,注视着过往的人们。那儿是青藏高原,那儿是宏光人即将踏上的战场!

  曾几何时,有一种梦想,激励着每一名宏光人为征服高原而不懈努力;曾几何时,有一种信念,鞭策着每一名宏光人为征服高原而日夜奋斗。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宏光人不仅仅是无比激动和自豪,同时也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高原任务不同于往常,那里空气稀薄,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紫外线辐射强,试验的正常开展需要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平原地带轻松完成的工作,在高原将深刻考验参试人员的意志。经过一段时间的备战,各阶段筹备工作全部就绪。作为高原试验总师单位的中航工业宏光在和空军机关以及参试厂家协调沟通后,当机立断,决定今年10月前往青海省某市,全面开展空降空投高原试验。这是我国空降空投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综合性试验,为了确保试验万无一失、一次成功,公司派出了技术组、试跳组、测试组、保障组共70余人组成的团队,各司其职,全力保障试验“安全、高效”进行。此行所有参试人员谨记“一具伞就是一条生命”的公司质量理念,端正态度,严把质量关,确保各类新研、在研产品满足各项技术指标,为部队下一步的装备使用打好基础。

  2014年10月12日6时45分,参与空降空投高原试验的大部队在公司集结完毕,兵发近3000千米以外的实验目的地。经过两天合计9个多小时的客运车程和3个多小时的飞行航程之后,所有参试人员顺利到达,正式拉开了空降空投高原试验的序幕。

  10月14日17时,空降空投高原试验协调会在某场站会议室召开。空军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95942部队、93951部队、95118部队、空军驻南京地区代表室、高原试验工业部门总师单位宏光空降装备有限公司以及主要配套厂家全部到会,参与实地空降空投前的最后协调讨论。会上,所有部门、单位各抒己见,明确了分工职责,对需要配合完成的事项进行了深层次的交流沟通,对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了预判和准备,确保试验按计划正常启动,确保试验进度按节点正常实施。

  经过叠伞、包伞、配重、配伞、装机等一系列复杂繁琐的现场筹备工作之后,10月16日9时30分,第一架某大型运输机腾空而起,标志空降空投高原试验进入全面展开阶段。面对多型伞兵伞和多型投物伞高原适应性改进项目“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情况,宏光的高原战士们将如何沉着应战?

   勇往直前的“技术先锋

  凛冽的寒风呼啸着穿过某场站航材库,那里忙得热火朝天的人们却无暇顾及。定睛一看,原来是空降空投高原试验技术组的同志们,他们正在为第二天的试放做着全方位准备。

  技术组的成员主要来自公司空降空投研究所,他们一部分负责各型伞的状态跟踪、故障排查和回收再用,一部分负责各类货台的组装、检验、装机,另一部分负责某型生命保障系统的协调装配和数据记录。所长史迎风作为技术组组长,从包伞、配重、配伞到装机,每一个步骤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即使身患感冒也咬牙坚持,不离试验第一现场;副所长胡守文奔波在航材库的每一个角落,劳累一天下来,脸色都泛起了“猪肝红”。嗓子喊了哑、哑了喊,大家劝他要多休息,他总是笑着说,“试验要紧,我没事!

  副所长李俊负责与所有军方协调试验事项,他白天往返于驻地和试验场所,挤出时间撰写报告,晚上在协调例会和总结例会上向军方做详细汇报,确保了计划缜密、总结及时;主任设计师吕忠在接到上高原的任务时,妻子怀孕已有数月,眼看孩子即将诞生,他却不声不响地踏上了征程;主任设计师汪海林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叉车前、吊臂下、卡车上,总能看到他辛勤地工作着;设计员曹文斌连续数天机上机下来回奔波,体质本就不好的他终于累倒了,高烧不退,全身僵硬,半夜被救护车送到医院急救的他,仅仅休息两天后就再次投入工作,感染了周围许多同事。其余组员有的长时间与试跳员在一起沟通交流,遇到技术难题不等不靠,主动寻求解决方案,第一时间排除技术隐患;有的是热心人和多面手,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乐于助人,随叫随到,润滑了整支队伍;有的点对面与十几家某型生命保障系统配套厂家进行联络,从安排进场到组织开会,从数据记录到状态反馈,不叫苦、不怕烦,勤勤恳恳地完成了每一项上级交付的任务。

  谁说书生文弱?技术组用实际行动传承着“担当、拼搏、创新、奉献”的“宏光精神”,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技术先锋”!

   无所畏惧的“试跳勇士

  金色的晨光洒在白雪皑皑的山顶上,映照出巍巍昆仑的雄伟壮丽。宁静的机场里,一群身着迷彩服的试跳员在做着登机前的准备。 他们来自试跳组,是此次空降空投高原试验多型伞兵伞适应性改进的试跳主力军。

  这是一支钢铁队伍,有着钢铁般的身躯,钢铁般的意志,钢铁般的战斗力。从平原来的参试人员稍作运动就会有“胸闷、呼吸不畅”等高原反应,而试跳组的同志们往往连续数天进行大运动量工作:早晨在航材库反复细致地包伞、叠伞,中午就穿戴由数十个部件组成的某型生命保障系统进行调试,下午携带包括各式仿真武器在内的近百斤配重从高空完成跳伞,傍晚做好货台和假人的回收工作后押车三小时路程披星戴月地赶回驻地……高强度、大密度的空勤试跳任务和地勤回收任务让试跳组承受着超强负荷。

  公司空降空投试放站站长李军作为试跳组组长,以身作则,从第一架次到最后一架次场场不落,“全勤站长”的光荣称号当之无愧。每次跳伞之后,他来不及休息,立即不声不响地投入到下一场次包伞、叠伞、配重、装机的任务中去。副站长赵安飞兢兢业业,在跳伞之余,深入组员之中,关心大家,开导大家,凝聚了试跳组的人心。高原试验接近尾声,他在一次空降着陆时不慎臀部着地造成骨裂。尽管此次高原试验无法再翱翔蓝天,但是在医院经过简单治疗后的他迅速回到了队伍,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总是抢着做。试跳员肖龙、李华勇本来都有任务在身,收到高原试验的召唤后,第一时间赶到青海与大部队汇合。在随后的试验中,由于着陆场土质较硬、碎石遍地,两位试跳员腿脚都有不同程度的负伤,他们都咬着牙坚持着。试跳员时斌一直腰部有伤,另一名试跳员邾孟浩手臂骨折伤愈不久,面对“任务重、伤病多”的状况,他们主动提出要和试跳组共进退,不顾旧伤,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高原试跳。

  地勤组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老同志们在高原上承担了配装、回收等重体力劳动,他们不叫苦、不喊累,拧实每一个绳结,回收每一个货台,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在着陆场拉T字布、测风向,做好试验地面气象保障工作,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却是空降空投试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没有地面的实时通讯,飞行机组如何知晓何时何地打开舱门进行空降空投试验?没有地面的数据反馈,试跳员如何调整角度、改变姿态,顺利降落在中心点区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们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大家的顾虑,用不懈努力感动了整个团队。

  有一种得到叫作天道酬勤!试跳组的每一位成员,就像高原上振翅翱翔的雄鹰,在经历过汗水的洗礼后,成为了无所畏惧的“钢铁勇士”!

   一丝不苟的“测试能手

  十月的青海已有些许清冷,太阳下山后的小城顿时安静了不少。黑夜降临了,而机场上还传来吊车、卡车、油车、电源车的嘈杂声。一群忙碌的黑影蹲在笨重的货台前,好像在仔细检查着什么。

  走近一看,原来是测试组的同志在紧张地工作着。为了获得珍贵的试验影像资料,测试组想尽一切办法,确保试验一手资料及时记录、留存、分析。开机、调试、声像输入、数据输出……测试组在组长黄喜梅的带领下,做着影音、图像、数据采集记录工作。航材库、飞机场、飞机上、着陆场都能看到测试组的身影。他们分工明确,协调有力,记录着试验每一个角落里的点点滴滴。黄喜梅身先士卒,几乎每一场次她都随飞机冲上云霄。高空的机舱内一会儿失重,一会儿颠簸,一会儿加压,最为严重的是极度缺氧。在这种境况下,她不仅做好自己的本职记录工作,还承担起照顾周围高原反应强烈同事的工作。宣传干事张齐海作为跟拍摄像师,不顾“身体欠佳,慎上高原”的医嘱,多次跟机拍摄。有一次在高海拔的着陆场,由于抓拍需要他来回奔跑,不一会就因高原反应昏倒过去。经过急救苏醒之后,医生要他立即乘机离开高原,返回南京。为了不耽误试验素材的采集,他仍然带病作战,一直坚持到了试验最后。测试员徐春燕是刚从大学毕业的新进员工,正好赶上高原试验的她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从不拿“菜鸟”的角色作为借口,虚心请教,努力求知,在工作之中学习,在工作之余总结,实践经验迅速积累。试验开始后不久她就可以独当一面,成为了高原试验的意外惊喜。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测试组平时勤于思考、重视积累,战时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他们用严谨谦卑的姿态对待每一个细节,用一丝不苟的作风守卫着试验的数据之门。

   默默无闻的“保障英雄

  总共近300名参试人员,分散在三个不同驻地,每天前往不同试验工作地……作为此次高原试验的总师单位,要管理好如此庞大群体的食、住、行,保障组居功至伟。在试验大部队尚未动身之际,保障组三名司机组成的先遣车队先行出发,他们日夜兼程,驱车三天及时赶到了千里之外的试验地。沿途路况地形复杂,青藏公路山势险峻,高海拔地区道路时常结冰,迅速安全到达实属不易。在所有参试人员抵达目的地后,保障组顾不上休息调整,立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们每天往返于驻地、机场、着陆场,三点一线,全力保障了试验的后勤补给工作。

  着陆场和机场地处偏僻,人烟稀少,找个吃饭的地方都很困难。保障组想大家之所想,急大家之所急,在与当地少数民族同胞充分沟通协调后,先在当地居民家中烹制饭菜,再用保温桶将饭菜送给身在外场的参试人员。你盛一碗饭,他打一勺菜,往往过了饭点保障组还在维持现场秩序,维护现场环境。好不容易歇下来吃两口早已冰冷的饭菜,明天早餐的采购任务接踵而至。由于高原小城饭店早晨营业迟,晚上关门早,耽误了今天的时间就耽误了明天的用餐。自加热饭、面包、酸奶、矿泉水等物资通常在清晨出发前就送到了每一名参试人员手中。保障组全程保姆式的服务,确保了大家在恶劣环境下吃得饱、吃得好。如此庞大的团队客居外乡,各种突发情况层出不穷,令人始料未及。保障组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遇到特殊情况迅速开启应急预案,总能使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他们每天晚上开总结会到深夜12时,清晨5时不到就起床筹备新一天的工作。有的同志半夜生病了,保障组二话不说,离开尚未捂热的被窝全程陪同急诊;有的同志高原反应比较严重,保障组将他们列入“关怀名单”,定期前去关心探望。

  你如同一阵清风拂过,无声无息,却带来了盎然春意。保障组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他们在不起眼的角落留下了高大背影,他们是受人尊敬的幕后英雄!

   11月5日,当最后一名试跳员安全着陆,所有试验任务全部结束,历时近一个月的空降空投高原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世界空降空投新的高度纪录诞生了! 亲临现场的公司总经理田力激动地说:“此次空降空投高原试验,在空军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95942部队、93951部队、95118部队、空军驻南京地区代表室的正确指挥和密切配合下,公司上下团结一心,克服‘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等困难,所有试验任务全部按计划顺利完成,可以说此次高原试验达到了试验目的,收到了预期成效,取得了圆满成功。中航工业宏光作为工业部门的总师单位,协调指挥中航工业内外25家单位近300名参试人员,其中不仅有航宇、江航等长期配套合作的兄弟单位,还有东方、兵器等诸多新兴配套厂家。大家分工明确,协作精良,全力保障了高原试验万无一失。此次试验,不仅展现了宏光速度,诠释了宏光精神,同时也为公司实现外延开拓积累了大量市场信息,为公司今后承担更大规模的科研试验任务夯实了基础。

  破釜沉舟克万难,披荆斩棘度重关!暌违许久的宏光高原梦终于实现了!宏光精神的发扬光大,宏光速度的淋漓展现,为这幅高原圆梦图画龙点睛。“有一个梦想,在信念中历尽沧桑;有一声呼唤,在蓝天里荡气回肠……”当嘹亮的司歌响彻在西北大地,当崭新的司旗飘扬在青藏高原,宏光人在昆仑雪山的注视下尽情地欢呼。这是载入史册的胜利,这是属于宏光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