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热传“穿衣公式” 用26度减当日气温算出

05.11.2014  16:21

“有一种寒冷,叫你妈觉得你冷……”冬天要来了,要不要穿秋裤,衣服加多少合适?日前一则“穿衣公式”在网络上走红,这个公式将衣物分成不同类别,各自量化成相应的温度数值,然后只要用“最佳舒适度”26℃减去当日气温,就能“算”出当天需要什么样的搭配。这条公式靠谱吗?本报“记者求证”栏目记者进行了体验。

数字控们的 穿衣公式

“天气渐冷,还在为穿衣发愁吗?思维缜密的数字控们,其实穿衣也是有公式可循的呢……”日前一则“穿衣公式”在微博和朋友圈中热传,有的转发量已超过7000次。

所谓的“穿衣公式”,是将不同衣服的保暖性量化为摄氏度,比如厚羽绒服相当于9℃,薄羽绒服相当于6℃,稍厚的弹力絮棉衣是5℃,厚羊毛衫是4℃,棉背心4℃,抓绒衣服、薄外套是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1℃。计算方法是以“最舒适温度”26℃减去当日气温,就可“算”出当天体感最适宜的搭配。举个例子:如果当天的温度为22℃,那么穿一件短袖T恤加一件薄外套就可以:“22+1+3=26”。

记者查询发现,这则公式是杭州市中医院一位医生在2011年针对自己女儿的所有衣服“自创”而成。

体验:按公式搭配感觉有点热

按照“穿衣公式”搭配衣服是最合适的选择吗?11月4日14时,记者来到裕华东路与青园街交口附近进行了体验。

河北省气象局发布的整点天气实况显示,此时石家庄气温为18℃。与26℃的最舒适温度相差了8℃。按照穿衣公式,26-18=8,记者选择了相加能达到8℃的穿法———厚棉毛衫(2℃)搭配薄羽绒服(6℃)。记者首先站立了2分钟,感觉有些热,随后又匀速步行约300米,此时身上已有汗意。

与之相反,记者原本所穿的厚棉毛衫(2℃)+薄外套(3℃)在18℃的天气冷暖适宜,然而这些衣物按照公式加起来只有5℃。

调查:受访者认为26℃不靠谱

体验的同时,记者也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按公式穿衣服不太靠谱。“感觉挺有道理的,可以试试。”在公园遛弯的李先生称,平时穿衣服虽然也看天气,但没什么规律,这条法则听起来挺实用。市民王女士则认为不靠谱:“每个人体质不一样,难道两个穿同样衣服的人,一个冷得打哆嗦一个热得要命,还要遵循26℃原则?”

曾经在重庆上大学的小杨也告诉记者,她是个怕冷的人,冬天在重庆要穿两件羽绒服、一件保暖内衣和一件毛衣,公式的穿法对她完全不适用。

专家:衣料保温值另有标准

衣服是不是可以量化成摄氏度,穿衣公式到底可行吗?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师李晓英认为,这种说法不科学。

李晓英介绍,衣服材料的保温性的确可以测量出来,不过所用的单位不是摄氏度而是“克罗”。克罗值是指在温度为21℃的房间内,一个人在休息的状态下,感觉舒适时所需衣服的保温值。不过一件或几件衣服的整体保暖性并非各件衣服的克罗值简单加减就能得出。举例来说,北方某些地区的气温会达到零下十多摄氏度,甚至零下20多摄氏度,那么按照公式,就得穿五六件羽绒服,这显然不科学。

此外,不同衣服的组合方式会影响其保暖性,比如人们常会觉得穿两层较薄的宽松裤子比穿一层带绒的紧身打底裤还温暖,这是因为两层衣服之间会产生空气层,能起到隔热作用,防止身体热量向外流失,从而更保暖。另一方面,衣服的款式设计也会影响其保暖程度。比如同样面料、同样宽松程度的毛衣,领口、袖口开口小的空气更不易流通,也就相对更暖和一些。

贴心提醒穿衣多少因人而异李晓英介绍,由于人体体质、健康状况、环境不同,该穿多少衣服要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不能照搬所谓的“公式”,秋冬季节穿衣原则是以保暖舒适为宜。“求证”记者也总结了一些规律:贴身衣服选柔软、轻薄的更舒适,中间一层可以穿蓬松一些的衣服来保暖,最外层则可以穿防风的衣服。围巾、帽子、手套可以减少裸露部位的热量流失。此外,外出时最好系紧领口、袖口和下摆,达到保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