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界线联动发展 “扩容版”松山湖呼之欲出
看着眼前崭新的办公、研发、生产区域以及生活配套大楼,佳禾电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严跃华喜上眉梢,项目超前竣工、投产指日可待。2013年,佳禾电声科技在松山湖建立广东佳禾声学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公司的增资扩产项目在石排镇落地,并成为该镇的8个市重大项目之一。
近日,《东莞市促进区域合作发展利益分享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像佳禾电声科技这样企业总部与生产经营基地跨镇街(园区)分设的重大产业项目,镇街将与总部所在的松山湖共同分享地方财政收入以及增加值、进出口额等指标。而在松山湖(生态园)的孵化器成长起来、转而到其他镇街 投资 建设的重大产业项目,松山湖(生态园)也可以与镇街共享“奶酪”。
制订该《办法》的东莞市委政研室 经济 科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松山湖(生态园)与周边镇联动发展的合作开发模式的创新,突破行政区域界线,统筹产业项目布局,既有利于松山湖创新资源的辐射,也将推动周边镇为企业营造更良好的营商环境。
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办法》将创新驱动主题贯穿在各地区、各领域,通过推进分工松山湖的创新成果可以加快外溢到其他地区,进而使整个东莞镇街(园区)在同等水平上获得先进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各区域的协调发展。
9月,松山湖(生态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殷焕明在一次公开活动中透露了松山湖(生态园)由103平方公里拓展为400平方公里的设想。在解决了利益分配瓶颈后,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扩容版”的松山湖呼之欲出。
松山湖与周边镇街有着天然的联系
1 松山湖与周边融合已成趋势
松山湖华为终端总部项目从动工建设开始,就一直牵动着400米外的大朗犀牛陂村民们的心。为了引入华为的人流与配套企业,犀牛陂村正在修建接驳松山湖环湖路的佛凹一街,并将于明年建成使用。届时,从华为终端上龙大高速,只需要五六公里路程,大大提高华为的运输速度。
被松山湖完全包围的寮步镇牛杨村,也正在与松山湖商洽合作,计划将牛杨的桦城厂房通过三旧改造成综合市场项目,租给松山湖控股公司作为园区的生活与商业的配套。
凫山是寮步对接松山湖的核心区域,这里俨然已成为松山湖的“后花园”。厂房被松山湖相关配套企业抢租一空,租金高达11元—13元/平方米。万科和中惠地产进驻,备受松山湖企业的高管青睐。出租房也住满了在松山湖工作的员工。每天早晚,一辆辆大巴在凫山和松山湖之间来回接送员工。
借力松山湖国家高新区的名片,寮步还推动了凫山金山湖(松山湖)和石龙坑(松山湖)两个产业配套服务区的开发建设,吸引松山湖高新区的高科技产业和高层次人才进驻。其中,整合1000亩土地建设的凫山金山湖(松山湖)产业服务区已有意向引进投资近30亿元,打造集科技研发、商业办公、生活居住于一体的“科工贸”配套服务区。
大朗镇更是明确提出了“松朗一体化”的口号,欲打造松朗科技新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区和东莞未来科学中心区,并加快发展新材料、民用核技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材料检测等关联产业。
种种迹象表明,一个“扩容版”的松山湖呼之欲出。
从地理版图上看更为直观:从松山湖新城路的最南端出发,往北行驶26公里是与其统筹发展的生态园。这里有总面积103平方公里的松山湖(生态园)国家高新区,有世界级水平的国家重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有华为机器、华为终端总部、中集集团、新能源、宇龙通讯、生益科技、易事特等一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还有20多家与国内顶级高校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形成全长26公里的创新廊道,辐射覆盖面积达到580平方公里,集聚了东莞市区域内最丰富的创新生产因素。
东莞市的“十三五”规划中详细阐述了这条“创新轴”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作用,并计划统筹松山湖(生态园)核心园区,散裂中子源、大学创新城以及寮步、大岭山、大朗、横沥、东坑、企石、石排、茶山、石龙等9个镇,规划建设东莞自主创新示范区。
其实,松山湖诞生之初便与周边镇街有着天然联系。2001年,东莞市从大朗镇、寮步镇、大岭山镇分别征地,组建成72平方公里的松山湖高新区。到2012年,松山湖可用的产业用地已不足7平方公里。2015年,松山湖与占地面积30多平方公里的生态园合并,实现横跨寮步、东坑、茶山、石排、横沥及企石等6镇。
今年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开展的2015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显示,松山湖位列全国第29位、全省地级市第一位。松山湖(生态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殷焕明颇为自豪地表示,松山湖的使命就是科技创新,并且已具备技术创造的能力、将技术转化为产业的能力,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并结合周边镇区的传统产业,实现它们的技术领先性和高成长性。
但土地瓶颈仍然是松山湖不可回避的问题。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一名知情人士介绍,松山湖新增的注册企业与日俱增,还有很多在这里发展了几年的优质企业,如今都逐渐进入产业化的快速爆发期,需要配备更多的土地、厂房资源来支撑其发展。可事实上,现在园区内的可用厂房已经十分稀缺,不仅租金逐年攀升,而且还经常满足不了企业的大面积需要。
广东省社科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直言,松山湖的面积有限,要获得周边镇区的支持就要将发展的利益与周边镇共享。
此前,松山湖高新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参与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经过10多年的发展,松山湖和周边地区对于融合发展都有了充分的准备,而且客观条件也已经具备,有限的发展资源也倒逼融合发展。他提出,松山湖和周边镇应从单纯“园区经济”和“镇区经济”走向“地区经济”,形成一个具有区域辐射影响力的经济圈。